(一)孢子的采收與培養:采集孢子用孢子采集較好、分離對象應選取適于本地區生長的優良品系。在第一第二潮菇中、選擇生長正常、出菇整齊、無病蟲害、菇形圓整、白色、蓋厚、柄粗的單生感作種菇,采下的種菇切去根部,置無菌箱內,浸入0.1%升汞溶滾中消毒的1分鐘,用無菌水沖洗,再用無菌紗布吸干表面水分,然后插入孢子收集器的三角架上,蓋上有孔鐘罩,置22~24℃下培養。待培養皿內呈咖啡色時, 用無菌水稀釋, 用無菌注射針管吸取孢子液,在每支PDA培養基試管中滴入1~2滴,置24℃下培養9~12天,可見呈星芒狀的菌落長出,即為蘑菇菌絲。
(二)單菌落的挑選;由孢子萌發的菌落,當肉眼可見時即需挑出,移至斜面培養基上,待菌落長到蠶豆大小時進行選擇。蘑菇菌絲有氣生型與匍匐型兩類。氣生型菌落,選菌絲尖端生長挺直,生長勢強,分支清晰,基內菌絲旺盛且長得深的菌落。挑選出的菌種在20~22攝氏度繼續培養,然后分管,待菌絲長到斜面的1/2時,任取兩支作高溫試驗,放35℃下24小時,然后再放回到正常溫度下培養,觀察菌絲恢復生長情況,以依復生長快、倒伏發黃少的為好。待菌絲發滿試管斜面后即可使用。在作高溫試驗的同時,取一部分菌種接人原種瓶中,以培養料轉紅棕色,菌絲尖端生長挺直粗壯、排列稀疏與清晰、呈扇形生長,長勢強,培養料具蘑菇特有的香味者為好。匍匐型菌落,以白色絨毛狀較好。用作大面積生產的菌種,除在母種、原種中作觀察選擇外,還必須做出菇鑒定,應選擇吃料轉色快、穿土性能強、出菇轉潮快、產量高、品質優的做菌種。
(三)原種、栽培種的制作:①糞草培養基——麥草菌種:取干麥草25千克、干糞25千克、石膏粉0.5千克,加水適量,進行堆制發酵,曬干備用。制種時,將發酵過的麥草切成長3厘米左右,取50千克草加石膏0.5千克,水80~90升(含水量65%~68%),充分拌合,就地堆放1~2小時,讓水透入料內后即可裝瓶。裝瓶時,用錐形木棒在料中央打1個洞直至接近瓶底。料裝好后,塞上棉塞,進行滅菌。接原種是挑母種菌絲1小塊,連同培養基放入糞草培養料瓶內,一般1支母種可接4~5瓶原種;接栽培種是用糞草原種作菌種,接入糞草或其他培養基中,一般1瓶原種可接50~60瓶栽培種。菌種接好后,置溫度22~25℃、濕度65%左右中培養。②谷粒培養基一—谷粒菌種:取飽滿小麥10千克,洗凈,加水15升,煮沸15分鐘。攤開晾涼。制種時取熟麥粒10千克,加石膏135克、碳酸鈣35克,拌勻后裝瓶、滅菌、冷卻后接種,25℃左右培養。在培養過程中要經常搖動菌種瓶。③河泥牛糞培養基—河泥菌種:將濕河泥與經粉碎的干牛糞以1:1(體積比)混合,堆成饅頭狀自然發酵1周,然后攤開曬干。制種時用2%石灰清水拌料,含水量以手捏成,甩下能散開為宜,酸堿度調節到pH9,然后裝瓶滅菌,冷卻后接種、培養礱糠、河泥、豬牛糞培養基―一礱糠菌種:將河泥與豬牛糞按1:(體積比)混合堆積發酵,同時將若糠與豬牛糞也按1:1混合堆積發.然后再將兩種發酵后的料按1:1混合。調節濕度和pH值至9,滅菌,冷卻后接種培養。
(二)單菌落的挑選;由孢子萌發的菌落,當肉眼可見時即需挑出,移至斜面培養基上,待菌落長到蠶豆大小時進行選擇。蘑菇菌絲有氣生型與匍匐型兩類。氣生型菌落,選菌絲尖端生長挺直,生長勢強,分支清晰,基內菌絲旺盛且長得深的菌落。挑選出的菌種在20~22攝氏度繼續培養,然后分管,待菌絲長到斜面的1/2時,任取兩支作高溫試驗,放35℃下24小時,然后再放回到正常溫度下培養,觀察菌絲恢復生長情況,以依復生長快、倒伏發黃少的為好。待菌絲發滿試管斜面后即可使用。在作高溫試驗的同時,取一部分菌種接人原種瓶中,以培養料轉紅棕色,菌絲尖端生長挺直粗壯、排列稀疏與清晰、呈扇形生長,長勢強,培養料具蘑菇特有的香味者為好。匍匐型菌落,以白色絨毛狀較好。用作大面積生產的菌種,除在母種、原種中作觀察選擇外,還必須做出菇鑒定,應選擇吃料轉色快、穿土性能強、出菇轉潮快、產量高、品質優的做菌種。
(三)原種、栽培種的制作:①糞草培養基——麥草菌種:取干麥草25千克、干糞25千克、石膏粉0.5千克,加水適量,進行堆制發酵,曬干備用。制種時,將發酵過的麥草切成長3厘米左右,取50千克草加石膏0.5千克,水80~90升(含水量65%~68%),充分拌合,就地堆放1~2小時,讓水透入料內后即可裝瓶。裝瓶時,用錐形木棒在料中央打1個洞直至接近瓶底。料裝好后,塞上棉塞,進行滅菌。接原種是挑母種菌絲1小塊,連同培養基放入糞草培養料瓶內,一般1支母種可接4~5瓶原種;接栽培種是用糞草原種作菌種,接入糞草或其他培養基中,一般1瓶原種可接50~60瓶栽培種。菌種接好后,置溫度22~25℃、濕度65%左右中培養。②谷粒培養基一—谷粒菌種:取飽滿小麥10千克,洗凈,加水15升,煮沸15分鐘。攤開晾涼。制種時取熟麥粒10千克,加石膏135克、碳酸鈣35克,拌勻后裝瓶、滅菌、冷卻后接種,25℃左右培養。在培養過程中要經常搖動菌種瓶。③河泥牛糞培養基—河泥菌種:將濕河泥與經粉碎的干牛糞以1:1(體積比)混合,堆成饅頭狀自然發酵1周,然后攤開曬干。制種時用2%石灰清水拌料,含水量以手捏成,甩下能散開為宜,酸堿度調節到pH9,然后裝瓶滅菌,冷卻后接種、培養礱糠、河泥、豬牛糞培養基―一礱糠菌種:將河泥與豬牛糞按1:(體積比)混合堆積發酵,同時將若糠與豬牛糞也按1:1混合堆積發.然后再將兩種發酵后的料按1:1混合。調節濕度和pH值至9,滅菌,冷卻后接種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