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用菌冬栽、春栽宜早不宜遲,一般冬栽最佳制袋接種期為11月至翌年2月底。春栽最佳制袋接種期從1月上旬至3月下旬,不可過遲,過遲氣溫高,易受雜菌污染,菌袋發菌成功率低。而且有礙菌袋轉色和菌絲生理成熟,增加越夏困難。下面就介紹一下有機食用菌青霉菌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有機食用菌危害癥狀:發病初期病菌菌絲體與食用菌菌絲極為相似,很難將二者區分。但當分生孢子形成后,青霉菌則是呈現出淡藍色或綠色的粉層。青霉菌侵害菇床和污染培養料后,抑制食用菌菌絲的生長,使之不能形成子實體,即使形成子實體也會使其變褐腐爛。
(2)有機食用菌形態特征:菌絲無色或淺色,有分隔。直立分生孢子梗呈對稱二叉分枝或多叉分枝的掃帚狀,頂端產生小梗,串生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單胞,表面光滑或粗糙,無色、綠色或帶有其他雜色。菌落的顏色有綠色、黃綠、藍色等,在菌落外圈常見白色的新生長帶。
(3)有機食用菌發生規律:青霉菌適應性強,分布廣,產生的分生孢子數量多,孢子通過空氣、土壤、肥料、植物殘體等傳播。青霉不僅是食用菌的重要雜菌,也是農產品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儲糧霉變、水果腐爛、花卉種球品質劣變。青霉的適生條件為溫度20~30℃,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喜歡在酸性環境中生長。
(4)有機食用菌防治措施:注意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培養室周圍及栽培地清潔,及時處理廢料。接種室、菇房要按規定清潔消毒;制種時操作人員必須保證滅菌徹底,袋裝菌種在搬運等過程中要輕拿輕放,嚴防塑料袋破裂;經常檢查,發現菌種受污染應及時剔除,決不播種帶病菌種。如在菇床培養料上發生青霉菌,可及時通風干燥,控制室溫在 20~22℃,待雜菌抑制后再恢復常規管理。調節pH,適當提高pH,在拌料時加1%~3%的生石灰或噴2%的石灰水可抑制雜菌生長。藥劑拌料,用干料重量0.1%的甲基托布津拌料,防治效果更好。還需注意菇房和菇場通風換氣,避免高溫高濕;局部發生此病時,可用5%~10%的石灰水涂擦或在患處撒石灰粉,也可先將其挖除,再噴3%~5%的硫酸銅溶液殺死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