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保護地蔬菜發展迅速。利用大棚進行反季節栽培效益顯著。但是在濰坊地區,進入5月底或6月初后,越冬茬蔬菜生產已全部結束,一直到10月上旬才能再進行越冬茬蔬菜栽培,有120到130天的閑置期,菜農大多用其種植低值蔬菜,這無疑是個很大的浪費。閑置期的菜棚具有遮擋風雨、調節溫、濕、氣、光等環境條件的優點,正是栽培草菇的理想場所。我們連續三年在閑置期的菜棚內栽培草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現將具體做法簡介如下:
1.大棚的處理棚內的土壤要播耕、暴曬至白色。在播種前15天左右對土壤進行消毒,噴灑5%甲醛及稀釋500倍的辛硫磷。然后整地做畦,畦寬0.8D1米,深約0.1米,走道寬0.4米。菇畦及走道處的土壤都要澆透,但澆灌走道處的土壤時需施加適量糞肥及石灰,提高該土壤的養分及pH值,以便播種后當覆土取用。水滲后,按100g/平方米石灰的用量撒于土壤表面。棚頂用草苫覆蓋,以降低棚內光線。
2.培養料處理配方為麥草80%D90%,石灰5%,麩皮5%或腐熟糞10%。麥草需要浸泡軟化。在栽培棚附近挖一淺坑,坑內鋪襯漏水的薄膜,按照一層草撒一層石灰的方法將土坑填滿,料面壓幾根木棍后向土坑中灌水,直至淹沒料面。浸泡2天左右將草料撈出,瀝去明水,拌入麩皮或者糞肥,調整pH8D9,含水量為65%D70%。
3.鋪料播種將配制好的培養料鋪于菇畦中,適當壓實后的料厚達到約20厘米,將料面整成中間高四邊低的龜背形。采用穴播法播種,適宜草菇品種為V35、V34、V23,播種量為8%D10%,應使用菌齡在20天左右的菌種。播種后隨即用走道中的土覆蓋,覆土厚約3厘米。
4.發菌期及分化期管理調控溫度、濕度,適當通風是該期的主要管理工作。保持棚溫在32D35℃,料溫在33D38℃,空氣濕度在80%左右,一般不向料面噴水。播種2天后,可每天通風1D2次,每次約15分鐘,以后隨其生長再增加通風量。播種5D6天,菌絲就能長滿培養料,完成發菌。此時應噴灑約30℃1%石灰水,將光照提高至能看清報紙上的小字,以誘導原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