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菌生產栽培過程中,經常受到一些病蟲等的危害,使產量和品質明顯降低,影響食用和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下面就其部分病害防治如下:
一、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
(一)生理病害
在栽培中,由于不當的栽培管理技術和適宜的環境條件或遺傳變異等原因,使食用菌的生長發育產生生理性障礙,致使產生異常,甚至死亡,這種現象都列入生理病害。
1、菌絲徒長
?。?)發生原因
①管理原因 平菇栽培中,不注意通風,覆蓋的塑料薄膜未掀開通風換氣,二氧化碳積累太多;香菇培養料表面濕度過大;平菇培養料干燥等,這些不良的環境條件都適于菌絲的生長,不利于形成子實體,從而造成徒長。
?、?a target="_blank">菌種原因 母種分離時,氣生菌絲挑得過多,常使原種和栽培種產生結塊現象,而出現菌絲徒長。
?。?)防治方法
在菌絲生長后期,應注意菇房的通風換氣,經常掀動塑料薄膜以增加透氣,適當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培養料調配濕度應適當,防止過干或過濕;適當降低菇房內的溫度,總之,在栽培中,應加強科學正確的管理,避免菌絲徒長發生的環境條件,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如果菌絲已經徒長,培養料表面出現菌束網或菌被,可用刀劃破菌被或菌束網,噴一次重水,并進行大通風,降低溫度,制造溫差刺激,即可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2、畸形菇
食用菌在栽培中,常出現子實體形狀不規則的現象,稱為畸形菇,如平菇、香菇等。
(1)發生原因
造成畸形菇的原因很多,如機械損傷;菇房內的空氣不流通,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菇床里的光照不足;溫度偏高;病毒為害;因病用藥不當,發生藥害;或理化誘變劑的作用,以及遺傳變異等原因,均可造成畸形菇的發生。
?。?)防治方法
防治畸形菇發生的措施主要是對癥治療,如加強菇房通風,給予適當的光照溫度條件,合理使用農藥,恰當使用誘變劑,選用優良的品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