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菌種生產 » 正文

    食用菌應如何制種


    【發布日期】:2010-07-12

          眼下是食用菌種的生產高峰季節。作為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食用菌,以其短、平、快的生產優勢,正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所看中。“好種出好苗”,在普通農業生產中人們耳熟能詳,但在食用菌生產中卻易被忽視。因此,尤其是在目前形勢下,培訓和規范菌種的生產技術、并確定技術研發方向,很有必要。
          菌種的適應性選擇
          1、選擇和引進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菌種(株),是食用菌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菌種自身特殊性,普通條件下專業工作者對菌絲也難辨孬好,加之菇農朋友受知識、經驗的制約,更是無從區分。因此,相當數量的菇農只能把招牌、菌種名稱、價格作為是否引種的評判標準,由此更是促進了偽劣菌種的流行。另一方面,道聽途說某地菌種好,而不顧地域差別、氣候差別以及市場差別,盲目引進,大量擴種,其后果可想而知。
          正確的引種方法應當是:首先選擇正規的制種單位,并考察其技術力量、設施設備以及檢測水平;其次,認真咨詢其菌種的生物學特性,包括適應基質、適宜配方、適應溫度、子實體發生情況及其形態特征、商品性狀、轉潮速度以及生長周期等,并將之與本地條件比較,然后方能確定可否試種。
          2、科研開發單位及專業制種企業,應將菌種的馴化選育作為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盡管各制種單位都可羅列出幾十或上百個菌種名稱,但具體到某一個品種時,以平菇(側耳)為例,所謂的幾十個“品種”,從專業角度來講,僅僅是各個菌株的不同代號罷了,而一旦冠以“新品種”的名堂,則令菇農有新奇感,產生購買欲望。從長遠角度而言,類似現象只是短期效應,對實際生產沒有實質性的促進或幫助。作為制種單位,廣泛引種是必要的,但應從各地不同的種源中,篩選、馴化出適應當地條件的品種或菌株,則更有必要,甚至是迫切的。
          3、有實力的單位或個人,應盡快開展雜交育種、野生菇馴化等工作。
          大多菌種均是引進的,或變個名稱,或改個代號,但仍然不是“自己的東西”。因此,運用高科技手段,盡快開展雜交育種及野生資源的馴化,既可真正擁有自己的種源,又可增加競爭力。
          制種技術規范
          1、一級種(母種)生產
           ——相應地種源條件:無論是引進、受贈,還是保藏、分離等渠道獲得的種源,首要條件必須是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并有相應的出菇試驗、品比試驗,以及市場對該品種或菌株的認可。且菌齡在60日內常規制作的。
          ——相應的設施設備:包括操作(配料)間、滅菌室、手消(手提式蒸氣消毒器)、接種箱等,大量生產時尚需有冰箱、顯微鏡等。
          ——相應的工具、材料:包括配料工具、分裝工具、棉花、牛皮紙以及消毒、殺菌藥物如酒精、甲醛、高錳酸鉀等。
          ——相應的操作技術:包括菌種制作生產、檢查檢測的操作技術及經驗。培養基滅菌處理標準為:高壓0.11MPa×0.5小時(具體操作略)。
          ——相應的培養條件:一般品種以25℃左右為宜,個別品種或低或高,應“因種制宜”。技術要點:保證種源質量;嚴格無菌操作;及時檢查剔雜;適溫適時保存(具體操作略,下同)。
          2、二級種(原種)生產:
          在一級種質量得到保證的條件下,種源已不再作為問題討論。
          ——高壓蒸汽滅菌設備,或常壓滅菌灶;小型制種單位以常壓灶滅菌即可,中大型單位應配備相應容積的高壓滅菌設備。
          ——必要的操作間、場地,潔凈、通風且密閉性良好的培養室,有條件的應予以調控室溫。
          ——相應的材料,包括原料、種瓶(袋)、封口膜(塞)等。
          ——相應的消殺藥物,包括酒精、甲醛、高錳酸鉀以及DDV等。
          ——必要的工具,包括配料、拌料、裝瓶(袋)、運輸以及接種、檢查等常用工具。
          ——滅菌處理標準:高壓0.15MPa×2小時;常壓100℃×8小時左右。
          ——相應的操作人員:包括各生產環節的操作工,其中尤以接種人員為重,必須達到熟練、負責的要求。
          ——相應的培養條件:同一級種。
           技術要點:除部分品種外,一般要求配料PH在7~9之間;常壓滅菌時,應盡量縮短裝瓶(袋)與滅菌間的時間距離;
           3、三級種(栽培種、生產種)生產:
           三級種的生產與二級種基本相同,只是生產數量擴大了十幾倍甚至更多,勞動強度亦有所增加,限于篇幅,不予贅述。
          培養 檢查 剔雜
          菌種培養溫度范圍一般在5℃~35℃,以25℃為最適宜,但應根據品種的特性具體確定,實際生產中可掌握在20℃~30℃。就山東氣候條件而言,培養室相對空氣濕度一般在50%~75%之間。但在春季應適當灑水增濕,夏秋季節應堅持通風。
           菌種的檢查。自接種算起,1級~3級菌種的初始檢查應分別為第2天、第3天和第3天;此后檢查的間隔時間分別為1天、2天、3天。檢查的重點:菌種萌發情況、菌絲生產態勢等是否符合其種源特性;對于斜面上任何透明、半透明或漿糊狀的污染斑塊(細菌)及桔、黑、灰、綠、黃(真菌)等污染的1級種,應及時剔出,尤其應注意檢查的及時性,某些細菌污染斑點在1天~2天后即可被食用菌菌絲掩蓋;對2級~3級種,以檢查雜(真)菌污染為主。注意要點:夏秋季節生產時,尤其要嚴格防治桔色霉菌(鏈孢霉)的污染,及時剔雜,及時深埋處理,否則,一旦暴發污染,將導致“全軍覆沒”。
          菌種生產的研發趨勢
          目前的一級種容器大多為(18×180)毫米規格的小型試管,長期的研發實踐告訴我們:即使培養基相同的條件下,使用(20×200)毫米規格的試管制作的一級種,由于塊厚、培養基量大、營養豐富、接種量大等原因,所轉接的二級種明顯具有萌發早、定植早等生產優勢,因此,一級種生產應盡快轉向大試管培養。
          傳統的二級種生產,大多使用廢舊罐頭瓶為容器,其弊端如笨重、易碎、不便運輸、污染環境等顯而易見,我們研發的“自動增氧輕便容器二級種生產技術”,則徹底解決了上述種種弊端,在同樣重量前提下,菌種數量較傳統種增加50%左右,生產成本下降40%左右,是今后的二級種生產的發展方向。
          菌種液體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液體菌種明顯具有生產規?;?、控制自動化、生長無菌化、發菌高速化的生產應用優勢,已被業內人士所看好。目前,筆者所在單位承擔省“食用菌液體菌種”研究課題,已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并有各地菌種生產單位及栽培生產單位前來參觀、咨詢。一般菌種的生產,從接種到完成發菌僅需3天,個別高檔品種如蜜環菌等也只需要5天~7天,是常規生產時間的1/5~1/10,且由于播種后菌絲球個體一致,在基料中分布較均勻,一旦萌發,則在基料中“全面開花”,迅速占領基料,使雜菌 無可乘之機,為食用菌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種源條件,是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的必然方向。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洱源县| 张家口市| 高淳县| 哈尔滨市| 海原县| 广元市| 元谋县| 焉耆| 寿宁县| 赤壁市| 茶陵县| 城固县| 柯坪县| 巴塘县| 沾益县| 富阳市| 右玉县| 精河县| 萍乡市| 宜良县| 于都县| 双柏县| 灵台县| 老河口市| 津市市| 苏尼特左旗| 吉木萨尔县| 清丰县| 永宁县| 喀喇沁旗| 宣恩县| 永春县| 东源县| 水富县| 红河县| 景德镇市| 苏州市| 灯塔市| 额尔古纳市|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