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稻-菇”輪作模式大球蓋菇栽培技術要點


    【發布日期】:2021-12-04  【來源】:荊州市農業農村局
    【核心提示】:“稻-菇”輪作模式大球蓋菇的8大栽培技術要點:茬口安排、菌種生產及質量要求、原料配置、培養料預處理、菌田準備、人工播種、田間管理、采收。

    一.茬口安排

    水稻收獲后立即整地,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進行大球蓋菇播種準備。

    二.菌種生產及質量要求

    菌種生產應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規定。菌種質量應符合NY/T 1742的規定。

    三.原料配置

    主輔原料:以稻草為主要原料,輔料為玉米芯、稻谷殼、棉稈、碎木屑等。主輔原料應符合NY 5099的規定。

    覆土材料:使用稻田起壟作畦和走道的壤土作為覆土材料。

    原料配比:每畝(667平方米)備足潔凈、無霉變的稻草4500公斤及玉米芯、稻谷殼、碎木屑等輔料2000公斤,原輔材料應符合NY5099的規定。

    四.培養料預處理

    將稻草鋪在田間,采用少量多次的噴淋方式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確保培養料水分達到65%;輔料玉米芯、稻谷殼、碎木屑提前3天預濕,培養料水分同樣需要達到65%。輔料的配比中稻谷殼或其它小顆粒粉碎料應占比20%左右,以利于菌絲的生長。輔料在鋪料前混合備用。

    五.菌田準備

    選擇符合NY/T391規定的有清潔水源、排灌方便的稻田區域作為生產場地。稻田徹底排水后,深耕20-40厘米,撒施克霉靈、辛硫磷等廣譜高效低毒殺菌殺蟲劑控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蟲,暴曬后撒生石灰粉末至土壤偏堿性(pH值8—8.5),生石灰用量為每畝30—50公斤。旋耕起壟作畦,畦面修整為中間略高的龜背型,畦間留40—50厘米的走道,畦寬100—120厘米。

    六.人工播種

    每畝播種大球蓋菇菌種250—300公斤,采用3層料2層菌種的播種方式,即底層和面層為稻草,中間層為輔料。菌種播種完成后,從畦田走道鏟取少量碎土作為覆土材料,覆蓋到稻草上,覆土厚度2—3厘米。

    七.田間管理

    發菌期間溫度控制在22℃—27℃,培養料含水量65%—70%,不需光照。播種覆土后3天內菌絲開始萌發,料溫持續上升。如堆溫過高,應掀掉覆蓋物,在畦面中部打孔并加強遮陰。播種后20天內一般不噴水或少噴水,待菌絲正常生長后遇天氣干燥時可適當噴水,噴水時畦床側面多噴,中間部位少噴,遇雨天要注意排澇。

    出菇管理的重點是保濕、保溫及通風換氣,保證覆蓋物呈濕潤狀態。冬季氣溫低于5℃時,適當加蓋稻草保溫促進菌絲生長。每周噴淋1—2次,保持菌床泥土濕潤,畦溝積水及時排出。子實體萌發后停止噴水。

    八.采收

    大球蓋菇子實體菌褶尚未破裂、菌蓋呈鐘形時采收。采收時抓住菇體底部輕輕扭轉拔起。采收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碰傷小菇蕾。

    采收后及時填平料面,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殘菇,補足水分,覆草養菌。整個生育期可采收菇多次,一般播種后50天左右出菇,出菇期在12月至翌年4月底。采收后及時組織銷售、加工、儲藏。

    大球蓋菇采收后的菇田殘余稻草和菇渣可就地深耕還田為有機底肥。

     
    關鍵詞: 大球蓋菇 栽培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桂林市| 松溪县| 安陆市| 松阳县| 北流市| 武冈市| 鹰潭市| 静安区| 平遥县| 白沙| 察隅县| 昔阳县| 眉山市| 静安区| 古蔺县| 井陉县| 南丹县| 潞西市| 仙游县| 靖边县| 浦江县| 珠海市| 曲麻莱县| 贵溪市| 新野县| 灵山县| 小金县| 镇远县| 南充市| 济源市| 登封市| 舞阳县| 德兴市| 孝感市| 辽阳市| 班玛县| 永福县| 右玉县| 揭东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