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菇長菇階段正值氣溫較高季節,對子實體生長發育不利。此時管理不善很容易誘發病害,易出現爛菇爛棒。”7月27日,在儀隴縣度門街道棗子溝村香菇生產基地,縣農業農村局農技專家一邊查看夏菇生長情況,一邊向種植大戶講解夏季香菇越夏管理和多出菇的技巧。
溫度控制
進入7月后,外界氣溫開始快速上升。氣溫升高到28℃以上,應采取降溫措施,在大棚外增加覆蓋物厚度,如在一層草苫的基礎上再加一層草苫,或在草苫上再覆蓋一層麥秸或玉米稈,必要時在草苫上空高出50厘米處拉上一層遮陽網,使大棚內的自然溫度維持在32℃以下。
濕度調節
應保持菌筒適宜的含水量。菌袋基質含水量在40%~60%之間,能正常出菇和生長,如含水量低于40%時,菇蕾便很難形成。可采用注水器補水法及時為菌棒補水,其方法為:白天在畦溝內灌流動水,夜間排出;菌筒較干時,可用清水直接噴到菌筒上,一般每天1次,晴天可多噴些。下雨天及時排除畦溝積水。高溫時可采用每天早晚用泉水、井水等溫度較低的清水,向棚頂、四周和空間噴霧,使棚內處于涼爽環境。
保持通風
香菇為好氧真菌,夏秋季節子實體生長極快,消耗的氧氣劇增。覆蓋薄膜只為避雨,其蓋在菇床上的薄膜不宜密罩,都必須把四周薄膜卷離菇床30厘米以上,使菇床之間空氣流暢。悶熱干燥天氣,白天不宜遮膜。如果緊罩薄膜氣溫升高,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必然引起萎蕾爛菇。夏季高溫高濕季節雷陣雨較多,更應注意加強通風排濕,讓棚內空氣流暢,確保大通風,避免高溫造成爛菇爛筒現象發生,延長出菇期,提高產量和質量。只有冷天才可考慮短時間覆嚴薄膜。
光照調節
香菇為喜光食用菌,夏季為降溫保持“二陽八陰”或“一陽九陰”較適宜。個別菇場由于光線太暗,長出的香菇菌蓋小而薄、菌柄長而粗;反之,光線太強、溫度高不適宜出菇。
適時催菇
夏季高溫出菇困難且菇價較高時,可用鐵锨或木板輕輕拍打菌筒,通常能催出一潮菇。但不宜頻繁采用,過重過頻催菇,菇小而密,且易導致爛筒,還應注意大菇場應分批催菇。
經常檢查
每天結合采菇,注意觀察,發現病蟲害或萎蕾、爛菇,應及時摘除,并把爛根鏟除,局部用石灰水擦凈,防止污染蔓延。需要強調的是,禁用農藥,以免菇體受到污染。
采收要點
由于夏季袋栽香菇出菇期氣溫高,香菇長速較快,從菇蕾到成菇一般需 1~2天,為此每天都要觀察香菇的生長情況,在香菇的菌蓋沒破膜前(六分成熟時)及時采收,采收是 1 天采 1 次,高溫天氣早晚各 1次,保鮮出口菇每天采收2~3次。采收后馬上整理,及時包裝外運或冷藏。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噴水,延長通風時間,讓菌筒休養生息;對部分菌筒營養不足的,可用增產素進行噴施以增加菌絲活力,提高再生菇產量。待采菇部位重新長出白色菌絲時再催蕾。7~8月高溫期間應堅持以養菌為主、出菇為輔的原則,避免拍打或注重水催菇,否則損傷菌絲,易引起爛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