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政決策者在其位置能夠獲得相對更為全面的信息,能夠高屋建瓴地對現實發展進行決策,可以在宏觀上更好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努力方向。現在菌政決策者的一些言論和決策行為表明,他們清楚地意識到了中國菇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這絕非是菇業生產水平低下、生產率不高以及環境生態方面的問題,而且還和菇業行業人員整體素質、菇業科研管理部門的管理機制密切相關,同時還和彌漫于整個行業的精神、心理狀況密切相關,這其中包括行業整體上對菇業發展的矛盾心態。
由于現在菌政管理部門解決菇業發展問題的途徑是完全依靠教育科研、管理等菇業相關部門通過資源分配和管理來促進菇業的發展,這一切則有賴于相關部門對資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而菇業教育科研、管理等相關部門的對資源的使用效率則有目共睹。這意味著關注菇農問題、對農村菇業問題有著全面感受、有著開創新局面的自覺與決心的菌政管理部門,雖然在相當高度上意識到了菇業生產問題的復雜,但在其工作層面上并沒有擺脫以往部門運營機制的制約,并且由于菇業生產污染越發嚴重、資源破壞、大量菇農棄菇務工等原因,菌政決策層在農村菇業發展、生產問題上變得更加敏感,再參雜其他因素在內,菌政管理部門上上下下也都更急切希望采取措施的迅速見效。
許多菇業科研人員自以為充分理智化的研究工作, 不過僅僅是歷史情境隨便撥弄的產物,形勢一變或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只留下飄渺的浮華化作一篇篇垃圾文章或各種項目、獎項。這么說并不是要求菇業科研人員具有超越歷史做天才的能力,從大多數人 “只有理論輕視實踐” 的培養方式看也不能夠苛求過多,但在科研工作中擺脫生產和理論實踐之外的現實庸俗因素,以實事求是、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還不是太難做到的,最起碼應該對得起個人享受的待遇和條件。
菇業科教、管理人員要想真的在菇業生產水平低下、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菇業生產效益較低的情況下,擔負起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對菌政管理部門決策或言論光知道批判、表示支持和理解,或者干脆對其錯誤行為感到無可奈何,顯然是不夠的,而無原則地迎合則不僅無恥,而且更是危害巨大。菇業領域的知識分子更應該把工作的重心放到運用清晰概念整理、解決問題的方向上來,通過明晰當前菇業生產過程中的菇產品安全、生產效率和效益等難點問題在中國菇業發展過程中和之間的關聯關系,結合現實條件和今后發展方向,提出符合菇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解決方案。
這樣做對菇業領域的科研人員而言也是極其有利的,科研人員這樣可以充分地融入現實中去,真正地參與解決現實問題、開創未來,而非“五谷不分”、坐在實驗室里搞研究,被菇農譏為“只剩理論不懂實踐”的文化人。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