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從事食用菌這個產業,真實的講你就選擇了磨難、遭遇挫折的痛苦,收獲的快樂、改變的煎熬、成功的喜悅,我們要把順境當做是一種鍛煉,逆境當做是一種磨練,我們才會不斷成長。也才能使你的事業走上成功乃至輝煌。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實力總歸有限,有的有錢卻沒技術,也有的有技術沒資金,也有的無技術、無資金卻有市場。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等。不少人選擇了合伙創業,這是個好辦法,但筆者發現不少合伙投資食用菌產業的人士,能成功的有但不多。甚至有人對我感嘆,在沒合伙做事的時候,大家都是好同學、好兄弟甚至好親戚。但一旦合伙投資做點事情,各自的利益點不同,觀念不同,導致了反目甚至成為仇人。
我曾經遇到這么個合伙人,是姑侄投資搞反季節栽培金針菇,姑姑、姑父、侄兒、侄媳婦兩家人各投資10萬,在一市郊租了個廠房,從外省請了個種過金針菇的老師傅,開始了艱難的創業過程。沒想到這位請來的老師傅只是在自然情況下種過金針菇,缺少反季節(工廠化)栽培的經驗,竟使每袋金針菇產量僅僅達到2兩鮮品。師傅跑了。自然,投資者賠的很慘,當年就賠了20萬。結果造的親戚互相埋怨,爭吵的不可開交。由于當地市場確實不錯,還想繼續干下去,于是到省城找到了我,我答應給與技術支持,但可惜的是由于兩家在彼此的利益、權利面前始終難以達到共識,最后都沒干成,20萬元投資就這樣打了水瓢。
所以筆者一直思索,食用菌項目的投資伙伴到底怎么選擇,需要注意什么,我談點自己的不太成熟的看法。
1.謹慎選擇合伙人的人選
說“合伙人,企業成敗的基因”,這句活不過分。合伙人在企業經營中是相當重要的?,F在我總結了四條選擇合伙人的標準“人品第一、價值觀第二、工作態度第三、能力第四”,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很多問題出在“價值觀不同”而導致分手。合伙人必須在同一個單位共事過一年以上的時間。因為人的工作面和生活面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可以當很好的朋友,但不可以做很好的合作伙伴。其次我講的四個擇人標準是需要時間的考驗,只有共事過才能看出來是否合適。
2.時刻掌握主動權
在沒有看好合伙人之前,最好不要輕易合伙。即使合伙了,自己必須要在整個企業經營中掌握主動權,如人事、財務、管理權與銷售商的關系等核心資源。如果出現問題你才有能力去處理,防止互相扯皮的現象,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企業的傷害。
3、合伙人要簽訂投資協議及各方面協議
即使再好的朋友,甚至是親兄弟,也要先小人后君子。對投資的各個方面簽署好協議,并必須有書面的協議,避免口頭協議。
4、對待技術員的方式
食用菌企業發展有的需要聘請技術員,有的技術員的能力特別好,但不一定適合當股東??梢杂酶咝?/span>+分紅方式來留人,而非用股份的方式。
5、處理沖突時做好最壞的打算
股東間出現分歧,自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到心中有底,處理問題時就會以比較平和的心態、理性的去面對,讓事情得到圓滿解決。在不違反原則性前提下,要本著不傷和氣、好聚好散前提處理事情,合作不成還可以繼續當好朋友。但這一點能做到的比較少。
6、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溝通
合伙人在合作過程中最為忌諱的是互相猜忌,打自己的小算盤,這樣的合作肯定不會長久的。出現問題要本著真誠、互信、公心態度來解決,有什么事情放到桌面上來討論,就事論事,大家如果都是出于公心,分歧是很容易得到解決的。
7、不要讓任何股東的親戚在公司上班
在公司里不能出現任何股東親戚的影子,無論股東的家庭成員是誰,有多大的本事,或者可以給公司帶來多大幫助,都不能成為其家庭成員在公司上班的理由,這個是大家合作的根基,不可以去動搖。這也許是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把。
以上我的建議僅供行業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