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春霞 何明霞 曹旸 劉靜 高鋒 許欣景 王文兵 王云
【機構】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摘要:在野外生態調查中,筆者從未發現暗褐網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和任何樹木根系形成外生菌根的結構。為了進一步證實暗褐網柄牛肝菌是否為外生菌根菌,在溫室條件下,用暗褐網柄牛肝菌栽培種和液體種對思茅松(Pinus kesiyavar.langbianensis)和栲樹(Castanopsis sp.)進行菌根接種試驗。接種5個月后,思茅松一、二級側根及吸收根表面上,均有大量暗褐網柄牛肝菌菌絲纏繞生長;菌絲有鎖狀聯合,但是并沒有菌絲套和哈氏網發育的跡象。接種10個月后有大量暗褐網柄牛肝菌菌絲也纏繞在栲樹根的表面,有發達的菌索;菌絲有鎖狀聯合,呈結晶體狀,但沒有任何菌根結構形成。在同樣的溫室條件下,思茅松和印度塊菌形成了典型的外生菌根。結果表明,暗褐網柄牛肝菌在室內接種條件下也不能與思茅松和栲樹形成外生菌根。因此,暗褐網柄牛肝菌可能不是一種外生菌根菌。
基金:云南省熱帶作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專項資金(RF2015-5); 云南省科研院所技術開發專項(2015DC014); 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項目(326); 云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3FZ168); 景洪市科技三項費項目(2013.46)資助;
關鍵詞:暗褐網柄牛肝菌; 思茅松; 栲樹; 菌根合成;
【機構】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摘要:在野外生態調查中,筆者從未發現暗褐網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和任何樹木根系形成外生菌根的結構。為了進一步證實暗褐網柄牛肝菌是否為外生菌根菌,在溫室條件下,用暗褐網柄牛肝菌栽培種和液體種對思茅松(Pinus kesiyavar.langbianensis)和栲樹(Castanopsis sp.)進行菌根接種試驗。接種5個月后,思茅松一、二級側根及吸收根表面上,均有大量暗褐網柄牛肝菌菌絲纏繞生長;菌絲有鎖狀聯合,但是并沒有菌絲套和哈氏網發育的跡象。接種10個月后有大量暗褐網柄牛肝菌菌絲也纏繞在栲樹根的表面,有發達的菌索;菌絲有鎖狀聯合,呈結晶體狀,但沒有任何菌根結構形成。在同樣的溫室條件下,思茅松和印度塊菌形成了典型的外生菌根。結果表明,暗褐網柄牛肝菌在室內接種條件下也不能與思茅松和栲樹形成外生菌根。因此,暗褐網柄牛肝菌可能不是一種外生菌根菌。
基金:云南省熱帶作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專項資金(RF2015-5); 云南省科研院所技術開發專項(2015DC014); 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項目(326); 云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3FZ168); 景洪市科技三項費項目(2013.46)資助;
關鍵詞:暗褐網柄牛肝菌; 思茅松; 栲樹; 菌根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