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8月9日下午,2016中國·南華野生菌大會“技術培訓”環節在南華縣政務中心會議室舉行,作為大會的分會場,原本準備70余人的會場,擠進了近百人,部分代表從頭到尾站立聽取各位專家的精彩報告。會上,來自湖南師范大學陳作紅教授、吉林農業大學圖力古爾教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彭衛紅研究員、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蘇開美正高級工程師圍繞“我國野生蘑菇中毒調查及其癥狀分型”、“常見毒蘑菇識別要點”、“羊肚菌栽培關鍵技術概要”、“珍貴野生食用菌可持續發展(塊菌/松茸的科學采集)”作了精彩報告。

陳作紅教授
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真菌研究室陳作紅教授首先進行《我國野生蘑菇中毒調查及中毒癥狀分型》的報告。他表示食源性疾病是當前影響中國食品安全、危害公眾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而誤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國食物中毒事件中導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同時我國蘑菇中毒事件缺少有效的調查和研究,這種現狀是對有效弄清我國毒蘑菇種類資源的一個最大浪費。我國有毒蘑菇中毒事件調查有兩個目的:一是什么毒蘑菇引起?去現場;二是產生什么樣的癥狀?去醫院。經過統計總結出78.05%中毒人數和70.49%死亡是由鵝膏菌屬所引起,導致死亡最主要種類有:灰花紋鵝膏菌(A. fuliginea)和致命鵝膏(A. exitialis);其次,10.33%中毒人數和24.59%死亡是由劇毒的亞稀褶黑菇(R. subnigricans)引起。

圖力古爾教授
吉林農業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圖力古爾教授就《常見毒蘑菇識別要點》作了精彩分析。以分類學原理為大家介紹了野生食用菌的綱、目、科、屬、種,用生動風趣的語言帶領參會嘉賓辨認各類各科、屬野生食用菌的特征。從民間認識誤區談到蘑菇的一般特征,從蘑菇的色澤、菌蓋形狀、菌蓋鱗片及附屬物、菌蓋邊緣、菌蓋的粘性、乳汁及變色反應、菌柄的特征、菌環與菌幕、菌托、菌褶與菌管以及菌褶的顏色向大家娓娓道來。

彭衛紅研究員
隨后,來自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彭衛紅研究員就《羊肚菌栽培關鍵技術概要》作了精彩報告,主要從生物學特性、羊肚菌栽培關鍵環節、羊肚菌栽培的幾個問題三個方面進行相關報告,生物學特性由形態、生活史、營養需求和環境條件決定,種類多樣,形態各異。羊肚菌栽培模式與關鍵環節栽培模式有行間套種、林下栽培、層架式栽培三種;栽培環節分為六個環節:場地選擇、整地作畦、播種覆土、擺袋富集、淋水轉化、出菇管理;同時具有正確評估風險、可栽培的種類與可出菇的菌株、土壤中的農藥殘留、羊肚菌病蟲害防控以及其他等問題。彭衛紅研究員還特別提出,需要理性對待羊肚菌熱,科學評估風險。

蘇開美工程師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昆明綜合試驗站(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蘇開美正高級工程師進行了《珍貴野生食用菌可持續發展(塊菌/松茸的科學采集)》的報告,首先向參會代表闡釋了野生菌的經濟意義,提出松茸、塊菌是重要的菌根食用菌,而中國塊菌資源的地理分布:云南、四川是世界上塊菌的重要產地之一。塊菌、松茸(菌根食用菌)生物學特性:與樹共生,目前存在掠奪式采收的問題,這嚴重破壞了塊菌、松茸生活環境,導致產量下降。人為因素是制約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野生菌產量減產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野生菌屬于公共資源,沒有明確的產權,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備,無序采收導致野生食用菌資源破壞性利用。“封閉式管護林地”是松茸等珍貴野生食用菌持續發展的重要和有效措施。
2016中國·南華野生菌大會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菌物學會、楚雄州林業局、南華縣人民政府主辦,南華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野生菌保護專業委員會、易菇網承辦,來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以及南華本地的300多名代表與會。除主旨報告外,大會還安排了野生菌資源分類與鑒定,野生菌資源馴化、栽培及保育,產業化及市場管理,毒蘑菇中毒處理四個專題論壇,以及一個專題技術培訓。大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菌物學會野生菌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中國十大野生食用菌”評選結果發布、野生菌保護中國(南華)宣言座談會、展覽,以及野外標本采集與鑒定、企業參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期舉行的中國·南華第十三屆野生菌美食文化節,數萬民眾參與了此次活動。
2016中國·南華野生菌大會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菌物學會、楚雄州林業局、南華縣人民政府主辦,南華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野生菌保護專業委員會、易菇網承辦,來自20余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以及南華本地的300多名代表與會。除主旨報告外,大會還安排了野生菌資源分類與鑒定,野生菌資源馴化、栽培及保育,產業化及市場管理,毒蘑菇中毒處理四個專題論壇,以及一個專題技術培訓。大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菌物學會野生菌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中國十大野生食用菌”評選結果發布、野生菌保護中國(南華)宣言座談會、展覽,以及野外標本采集與鑒定、企業參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期舉行的中國·南華第十三屆野生菌美食文化節,數萬民眾參與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