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大方)國際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大方舉行,來自國內外40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及天麻行業從業者匯聚大方,出謀獻智,推動天麻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相聚大方“論道”天麻
此次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大方縣委、縣政府,以及易菇網和恒大大方扶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會議期間,舉辦了“大方天麻”區域公用品牌創建與精準扶貧高峰論壇、天麻新食品原料高峰論壇、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同時,還舉行了大方天麻冬蓀烹飪大賽、端午節民族民間中醫藥文化交易會,天麻產業博覽會暨大方縣民俗特色產品展,首屆全國天麻攝影、書畫、詩歌作品展等活動。
全國各地的嘉賓和來自韓國的專家、學者云集大方,“論道”天麻發展。
中國菌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郭良棟介紹,天麻申報“國家新食品原料”已在積極推進中,這給天麻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員、貴陽學院王瑞教授從不同角度的分析,為天麻產業向現代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沒有品牌就沒有一切……”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董事蔣文龍的一席話,讓大方天麻種植企業代表和種植大戶代表連連點頭。
種植大戶們紛紛表示:“聽了專家一席話,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樹立了發展的信心。”
大方天麻發展之路
市場上商品天麻的天麻素含量一般在0.4%以下,而大方天麻在0.42%-1.90%之間,且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鉀、鈉、鈣等10余種元素。其中,硒的含量高于其他產區的天麻,被譽為“富硒天麻”。
早在1957年,大方縣就試驗成功天麻的無性繁殖栽培技術。上世紀70年代,普及了天麻人工種植,30多年來已經形成了具有大方特色的天麻栽培技術。
2008年,“大方天麻”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年,大方縣被國家食品工業協會譽名為“中國天麻之鄉”。
近年來,大方堅守“兩條底線”,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天麻產業發展作為大健康戰略的主要抓手,大力推進其發展。
該縣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以及“大戶帶動”等模式抓基地建設,圍繞天麻產業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精準扶貧之路。截至目前,全縣天麻種植面積已達2.3萬畝,從事天麻種植的農戶為9000余戶,戶均年增收12400余元。
大方縣委書記張瀚時介紹,該縣已基本形成研究、生產、銷售一體化發展格局,研究開發出禮品天麻、天麻酒、天麻膠囊、保鮮天麻、天麻脆片、天麻顆粒、天麻飲料等一系列產品,初具天麻產業鏈雛形,并呈蓬勃發展之勢。
天麻助力脫貧攻堅
無償投入30億元幫扶大方脫貧攻堅,恒大集團的大手筆點燃了大方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激情。其中12億元用于產業扶貧,計劃用3年的時間,扶持1000個扶貧互助合作社,建設1000個特色農牧業基地,并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產業化經營。
天麻作為大方縣優質資源之一,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
截至目前,該縣建成天麻核心種源基地6個,核心示范基地8個,主營天麻產、供、銷的民營科技型企業3家,天麻種植合作社25家,覆蓋全縣22個鄉鎮(街道),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恒大集團副總裁、恒大集團扶貧辦主任、恒大大方扶貧管理公司董事長姚東坦言:“我們希望通過扶持天麻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畢節市副市長李玉平認為,通過多年的發展,天麻已經成為大方乃至畢節市貧困群眾增收的一個重要產業,成為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實現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的“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