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大方縣冬蓀協會成立
(文章略有刪改)
(文章略有刪改)
5月29日,大方縣冬蓀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順利召開,中共大方縣委常委、大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朱國勝,大方縣科協副主席楊波,大方縣科技辦副主任李曉璨到會指導,易菇網副總裁趙雄受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順勢而為 成立大方冬蓀協會
與會人員圍繞大方冬蓀產業前景、行業規范、科技創新、品牌創建等方面提出了相應要求。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領導機構,實現了冬蓀產業抱團發展,對推動大方縣冬蓀產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協會成立后,將結合大方縣冬竹蓀產業現狀,對種植、加工、生產、銷售以及進出口經營進行協調,維護行業利益及會員企業的合法權益;協助主管部門指導、監督會員依法經營,為會員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和資金補助等,努力探索和解決大方冬蓀產業發展進程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為打造大方冬蓀品牌作出積極的貢獻。
易菇網副總裁趙雄也對協會的成立給予了祝福,他談到,大方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冬蓀產業,同時一大批龍頭企業在菌種生產和基地建設上做出了不小的努力,專業合作社和農戶的積極種植,形成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此時成立一個屬于冬蓀從業者的組織,既是產業所需,也是行業所盼。

“大方冬蓀”前景廣闊
冬蓀,學名白鬼筆,又稱竹下菌、竹菌、無裙蓀,是一種珍稀食用菌,有重要的藥食兩用價值。作為藥用,可用于治療風濕痛。同時,還具有抗癌活性。作為食用,味道鮮美,口感松脆,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
據資料顯示,截止到2015年,大方縣已建成規模化的人工林下冬蓀科技示范基地1100畝,冬蓀種植基地2500畝;大方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建成年產300萬袋冬蓀菌種生產基地。全縣目前種植冬蓀的鄉鎮有15個鄉鎮,參與合作社21個,帶動農戶500余戶,戶均年增收8000余元。發展冬蓀產業,是山地高效農業、板塊經濟及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大方縣科技辦已將“大方冬蓀”向國家質檢總局申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目前已進入評審公告階段;冬蓀地方質量技術標準也在編制評審階段。
據悉,6月8-10日在貴州大方舉行的“2016第四屆全國天麻會議”上,還將專門舉行“冬蓀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和“大方縣冬蓀產業發展圓桌論壇”,業內專家將為冬蓀產業的壯大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