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首屆全國蟲草會議暨冬蟲夏草產業高峰論壇在江蘇省金湖縣舉行。來自國內及港澳臺地區的260余名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共同探討蟲草產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呼吁公眾正確認識蟲草,學術界、企業和管理部門共同努力,共謀產業健康發展。
發展蟲草行業需“產、學、管”多方協力
“我國當前野生冬蟲夏草的年產量是110-120噸,產值約200億元,”亞洲菌物學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首屆全國蟲草會議暨冬蟲夏草產業高峰論壇組委會主席劉杏忠介紹。冬蟲夏草自古以來被視為與人參、鹿茸并列的三大補品之一,也是目前唯一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蟲草品種。
劉杏忠在報告中表示,隨著中國百姓健康養生意識的不斷提升,我國蟲草產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對蟲草活性組分及作用機制等方面的基礎研究不足,大量蟲草資源有待深入研發,菌種質量控制標準缺乏,限制管理和行業發展的大量分類問題急需解決。
“學科、產業及管理部門間缺乏有效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蟲草行業的快速發展,”劉杏忠認為,發展蟲草產業需要學術研究、管理部門、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今年上半年多項醫藥利好政策陸續出臺,其中《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成為我國第一個關于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該《規劃》明確提出重點建設包括冬蟲夏草在內的100種瀕危稀缺中藥材野生的撫育基地,重點發展重要的機械化生產和現代加工等技術,提升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水平。政策紅利給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也使冬蟲夏草等瀕危稀缺的中藥材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