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發首先要根據適宜不同基質的新品種選育來選擇適宜的品種,通過對農業廢棄物資源調查進行營養成分分析并作基質配方研究確定基質配方,研究基質處理關鍵技術,研發原材料粉碎加工等高效適用機械。結合循環利用技術形成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綜合技術并進行示范推廣。
據周祖法介紹,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上,根據不同農業廢棄物的營養成分和不同種類食用菌對培養基質的營養需求,成功開發了5個新型基質并研制出了12個配方,其中以桑枝作為食用菌栽培的新型基質及配方5個、以桃梨枝作為黑木耳栽培新型基質配方2個、以茭白莖葉作為大球蓋菇栽培新型基質配方1個、以山核桃蒲殼作為食用菌栽培的新型基質及配方3個、以玉米芯為主料的金針菇工廠化栽培基質及配方1個。在基質處理關鍵技術研究上,以桑枝基質、山核桃蒲殼基質、桃枝基質展開了處理技術研究。原料粉碎加工、基質處理機械設備研制上,研發出枝條粉碎機、自走式拌料機、自動變頻控制裝袋機、菌棒扎口機、菌棒打孔增氧機并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在適宜不同基質栽培的食用菌品種選育中,選育出適宜玉米芯栽培的金針菇新品種“江白2號”和適宜桑枝栽培的黑木耳新菌株“H2”,同時制訂了桑枝栽培食用菌相關標準。菌渣二次栽培食用菌技術研究中完成了秀珍菇菌渣栽培金福菇技術、金針菇菌渣栽培秀珍菇技術、黑木耳菌渣栽培姬松茸技術。
杭州市農業科學院開展了利用菌渣與其它原料混配比例、沼氣復合劑添加比例、堆漚、發酵培養、沼液還田等試驗,形成了利用菌渣生產沼氣技術。開展了利用菌渣生產有機肥試驗,結果表明,利用菌渣制成的有機肥成品,其主要指標全部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形成了利用菌渣生產有機肥技術。開展了利用蘑菇菌渣用于栽培蘆筍的試驗,結果表明,蘑菇菌渣能顯著促進蘆筍生長,提高其產量。研究形成蘑菇菌渣栽培蘆筍技術。開展了以菌渣作為甘藍育苗基質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甘藍出苗率和成苗率都有所提高。開展了以菌渣作為青花菜育苗基質試驗, 該技術不僅拓展了菌渣的應用領域,而且顯著提高了蔬菜種苗的質量,從而提高蔬菜產量和效益,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為了創新循環利用模式,杭州市農業科學院開展了“桑園-黑木耳”套種循環生產模式、“茭白-大球蓋菇”輪作循環生產模式、“水稻-黑木耳”輪作循環生產模式、“水稻-大球蓋菇”輪作循環生產模式并在浙江省示范推廣該成果。目前國內針對食用菌產業鏈中貫穿農業廢棄物資源收集利用與食用菌生產有機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在國內少見報道,周祖法提出了統一原材料收集加工、統一制作菌包、統一滅菌接種、統一培養發菌、分戶出菇管理的“四統一分”的發展理念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