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至13日,由中國菌物學會、中國食用菌協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主辦,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易菇網承辦的2012年首屆全國天麻會議上,大方縣榮譽“全國天麻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榮獲這一殊榮的縣,也是唯一一個在首屆全國天麻會議上介紹天麻生產典型經驗和推介天麻產品的縣。
大方天麻是貴州的知名土特產,內在質量和外觀形狀在同產品行業中都屬佼佼者,在全國享有較高的聲譽。著名日本藥學博士難波恒雄說過這樣一句話:“天麻佳品出貴州”;《中華本草》(國家醫藥管理局1996年編制的權威著作)也說天麻“以貴州產質量較好,銷全國,并出品”。在中藥材行業中聽到的卻是“天麻佳品出貴州,貴州天麻數大方”,說明大方天麻在貴州天麻中又屬于佼佼者。由于大方天麻質量上乘,已經成為市場上響當當的地道藥材。大方縣于2001年起開展“仿野生天麻種植技術”的研究和實踐,10年來,通過有性繁殖育種、天麻與共生菌親和性、最佳種植期和天麻最佳采收期的確定、林木覆蓋率與天麻種植相關性研究、小面積種植、不同用種量與不同用材量的對比、不同種類菌材對比、不同變種天麻的栽培條件、菌材林的合理使用、撫育、更新等等試驗,制定了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形成了仿野生天麻種植系統技術。同時,在與農戶合作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取得了規模化、規范化生產的大量經驗,完善了管理體系并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
大方縣分別于2006年實施了國家星火計劃 “貴州大方縣仿野生天麻種植示范及推廣應用” 項目,全面完成項目各項目標任務;2007年實施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道地特色中藥材天麻GAP規范化種植基地建設”項目,規范了種植技術,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科技示范作用;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合作實施了院地合作項目“大方縣天麻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大方天麻加工工藝研究”和科技支黔工程“仿野生條件下天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與主要病蟲害防治”項目,改進了種植和加工技術,提高了天麻產量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與貴州農科院合作實施了貴州省中藥現代化重大專項 “貴州大方天麻適宜性蜜環菌分離提純及應用” 項目,通過項目實施,篩選大方產水紅天麻、綠天麻和烏天麻優質伴生蜜環菌各2個菌株; 2008年實施了國家科技部富民強縣項目“大方縣地道藥材大方天麻產業化建設”,改進了仿野生天麻種植技術,改進后的“天麻原生環境種植技術”于2011年12月31日通過貴州省科技廳成果鑒定(黔科鑒字[2011]第100號),該技術屬國內領先;2011年實施了國家星火計劃重點“貴州大方天麻有性繁殖技術應用推廣”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建立本地天麻種質資源圃及伴生菌資源區。“一種天麻仿野生有性繁殖育種技術”于2010年12月15日獲得專利證書(專利號:ZL 200710078049.9)。
近年來,大方縣在加強“大方天麻”內在質量可控性提高與大方本地種源回歸的同時,也注意了知識產權、商標的保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經營大方天麻的企業共有20多家,相關企業被評為“貴州省民營科技企業”、“貴州省高新技術示范基地”、“貴州省無公害天麻種植示范基地”。深加工產品有天麻酒、天麻膠囊、天麻茶、天麻顆粒、保鮮天麻、天麻切片、天麻飲料等10多種。被評為貴州省著名商標的有“九龍騰”、“云龍山”。目前大方縣建有1000畝仿野生天麻種植示范基地,800畝天麻良種繁育場,500畝種質資源圃,在全縣推廣仿野生天麻種植3萬余畝。天麻種植農戶8000余戶,天麻年產值2億多元。大方天麻于2008年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年大方縣被譽名為“中國天麻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