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發展新階段,農業結構及農村經濟在不斷地調整。在這一背景下,一方面為農業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不少地區開始將部分產業逐漸轉向為勞動密集、蘊含技術性并且具有巨大市場潛力以及發展空間的食用菌生產之中。食用菌富含豐富的營養,有助于維持人類正常的生命活動,同時還能夠預防各類疾病,具有普通糧食無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見,發展食用菌對于調整我國農業結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 主要問題
1.1 生產經營方式制約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當前,分散的家庭生產經營方式在我國普遍存在,通過這一經營方式所生產的食用菌所占比例較高。然而實踐發現,通過這一生產方式所產出的食用
菌存在較多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能力欠缺。從事這一經營工作的人員在菌種制作上缺乏專業技術,而只會栽培。因此在菌種上大多只是引進,引進的菌種經過多次轉管到達菇農手中之后便失去了原有的價值,致使食用菌產量大減。
(2)栽培環境較差。受知識水平的限制,不少菇農忽視環境條件重要性的影響,將食用菌栽培在臭水溝等環境較差的地方,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3)規模小且品種單一。目前生產出的食用菌由于規模較小,品種比較單一,難以滿足商家的需求。
總而言之,在分散型生產方式的影響下,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1.2 市場混亂阻礙食用菌產業獲得良好發展
菌種對于食用菌而言至關重要,好的菌種蘊含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決定著企業的興衰。然而,目前我國菌種市場呈現比較混亂的狀態。
(1)菌種廠設立缺乏合理的規劃。食用菌產業利潤豐厚,不少企業紛紛投資設立菌種廠。然而由于制作工藝的匱乏,菌種質量低下,食用菌產量低下。
(2)菌種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菌種培育需要專業的知識,在經過嚴格的工序之后才能產出合格的菌種。然而,在當前的育種人員中,不少均未接受嚴格的專業培訓,屬于非專業人員,對于育種工作緊緊掌握皮毛。
(3)市場廣告宣傳混亂。廣告屬于產品經營最重要的環節和范疇,借助媒介進行廣告投放能夠極大地提升產品影響力。然而,為了能夠達到良好的產品宣傳效果,不少企業在廣告投放時不免夸大其詞,違背事實,宣傳泛濫,嚴重阻礙了食用菌產業獲得良好發展。
1.3 產品質量穩定性問題限制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食用菌在產品、質量以及包裝上均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在質量穩定性上依舊不足,讓人擔憂。因產品質量而導致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例如,2002年出口日本的香菇和靈芝因其有害物質超標受到限制。為此,各企業必須提高警惕,竭力保證食用菌的質量。在食品安全鑒定環節要與世界接軌,生產出符合時代標準的產品。

2 產業發展機遇
2.1 食用菌處于農業結構中的有利地位
(1)相對于其他農業而言,食用菌屬于高效農業。其投資規模較小,生產周期較短,屬于短、平、快的產業,其經濟效益也比普通農業高出多倍。因此,發展食用菌產業能夠幫助農民快速擺脫貧困,有利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食用菌不同于一般的農作物,其栽培方式多種,能夠充分利用一般農作物難以生存的場地和空間,從而實現產業的增值。
(3)食用菌生產有助于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我國食用菌生產原材料廣泛而豐富。例如各類作物的桿子、樹葉以及野草等均可作為培育食用菌的基質材料,往往這類都屬于廢物,習慣上均被燒毀,而發展食用菌產業后則可變廢為寶,有效提升資源
的利用率。
2.2 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
食用菌產業隸屬于密集型產業的范疇,因而其生產工序需要眾多的工作人員。隨著農民耕地面積的不斷縮小,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逐漸增加,因而具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尤其在農閑時期,勞動力更加富足,許多農民沒有事情可做。加之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不少勞動力處于閑散狀態,而這一勞動力對于食用菌產業發展極其有利,為食用菌的生產提供了勞動力資源,為我國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了一個有利條件。
2.3 具有較廣泛的群眾基礎
在各級政府積極號召下,我國農村經濟實施戰略性改革,全國隨之掀起了食用菌養殖產業的浪潮,我國食用菌產業由此獲得高速發展。不少民眾紛紛加入食用菌栽培行業,他們通過學習掌握了先進的養殖技術,推動了食用菌行業獲得蓬勃發展。根據資料顯示,在我國食用菌產量中,有90%來自于民眾的生產。日積月累的生產過程使得這些群眾掌握了豐富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和技能,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自身素質,而且幫助他們獲得了較好的收入。由此看來,他們已成為我國食用菌產業重要的基礎力量,為我國食用菌產業獲得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尤其在各級政府積極引導下。他們將為我國食用菌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3 推動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兩點建議
3.1 轉變經營方式,加速食用菌產業獲得良好發展
我國傳統化的經營方式是以家庭分散型為主,屬于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方式。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增加菇農的收益,應當不斷激發他們生產積極性,轉變這種傳統化的生產模式,加快實現公司與菇農聯合生產的經營模式。公司與菇農聯合的生產模式,可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是我國現階段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最有效模式。在此基礎上,注重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育。這就需要政府加強引導,提供資金與政策的支持,不斷開拓市場,實現產品經營的自動化、規范化及高效化。
3.2 調整產業結構,挖掘稀有菇類品種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稀有菇種的需求也日益擴大。為此,企業要善于調整產業結構,在保證普通品種充分供給的條件下,不斷挖掘稀有菇種。稀有菇種增值空間大,為此企業要瞄準商機,不斷擴大珍稀食用菌生產產量,從而獲得較大的利潤空間。尤其當企業在提高內在品質方面加以研究,進一步增加科技含量時,其獲利的空間將會更大。
4 結語
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背景下,不斷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潛在的效益和價值,它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豐富了城鄉民眾的餐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