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環境盡量將環境溫度維持在生長范圍內,杏鮑菇的生長溫度為6℃~25℃。在6℃~15℃時菇體生長遲緩,但菇體組織細密、色澤美觀,可培育出優質菇。
蕾期管理一要加強通風,促進菌蓋生長,抑制菌柄生長。二要減少用水量,菇期用水量過多,會導致菇體表面產生較暗的條紋或裂縫,從而影響質量。
提前采收提前3~5天采菇,可保持菇體白度,防止采菇后在貯運過程中菇體發黃而影響質量。
采收標準杏鮑菇的子實體在七成熟時采收較適宜,此時菇體外觀致密有彈性,菌蓋邊緣內卷呈半球形,菌褶還沒有形成。菌蓋平展、菌褶形成、接近成熟時采收,會使品質下降、儲存期縮短。8(一鳴)
要獲得優良的杏鮑菇,出菇管理至關重要。具體管理可以分五步。
松袋催蕾杏鮑菇菌袋的菌絲長滿整個料面,菌絲由營養生長階段進入生殖生長階段,棚溫低于20℃時可進行松袋催蕾。方法是去掉袋口的扎繩,沿袋長方向輕輕地拉扯袋端,使塑料膜與料端面產生間隙和空間,形成既能通氣又利于保濕,便于菌絲扭結現蕾的小氣候,此時菇棚應采用噴霧的方式增加空氣濕度,每天噴水2-3次,并根據情況通風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保持空氣濕度在80%-90%。
開口現蕾時機把握在原基已形成或出現小菇蕾時,開口的方式有多種,可以大開口,適用干濕度保持好的菇棚,方法是把塑料袋口翻轉靠近培養料表面或把料袋料面端多余的塑料全部割掉,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原基形成的數量多?;蛘呤切¢_口,方法是緊貼料面,剪去袋口塑料,形成核桃大的小口。也可不開口,把原基直接從縫隙中擠出。后兩種方法適用于濕度較低的菇棚,特點是原基形成數量少。開口促使杏鮑菇由催蕾期轉入子實體生長期。
幼菇催生原基形成小菇蕾后進入了幼菇生長階段,此階段要保證有良好的通風使菇蓋迅速長大,促使菌柄分化,形成幼菇生長優勢,同時制約袋內過多原基形成,如果此時通風不足,會造成原基多次分化形成球狀畸形菇。濕度要控制在90%左右,噴水時盡量不要把水噴到菇體上,溫度控制在10℃-22℃,并適當增加光照。
中菇抑生菌柄分化后,進入生長期,生長期要適當減少通風,以利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抑制菇蓋生長,刺激菇柄增長變粗,如果通風過量,將會造成蓋大的畸形菇,失去了商品價值。同時溫度要保持較低水平,因為在低溫條件下可延長產菇期,長成的子實體細致潔白。光線以散射光為主,強光會影響菇體的色澤和質量??諝鉂穸缺3衷?0%-85%,可根據氣溫變化靈活掌握噴水次數和時間,可通過地面泅水的方法保持棚內的濕度。
成熟控濕當菇體充分長大,將要符合采摘標準時,以控制棚內的濕度為主。濕度過大,可使菇體變黑,尤其是棚溫高時,更容易使成熟的菇體發生病害。
按上述方法進行杏鮑菇出菇管理,能夠達到原基分化速度快、畸形少的目的,生產出的杏鮑菇顏色白,組織致密,含水量低,易于存放,商品性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