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鮑菇又稱雪茸.肉質肥厚、味道鮮美、寡糖含量高。我縣利用高山區秋涼早臨的氣候優勢,在澄源鄉、鎮前鎮、楊源鄉三鄉鎮(平均海拔在800m以上),示范推廣栽培該品種100多萬袋,出菇期比平原區(海拔在200m左右)提前1個月左右,產品銷售十分看好,鮮菇平均售價10~12元/kg,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現小結如下:
l、形態特征
1.1 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菇蓋寬4~6cm,初圓形,后變平,中稍下凹,后期呈漏斗狀,成熟后灰褐色,蓋緣內卷,菌肉白色,具杏仁味。
1.2 菌褶向下延生、乳白色,菌柄白色,長度5~15cm,側生,亦有中生,粗壯、先端細、中實、肉質細密、纖維狀、無菌環。
2、生理特性
2.1 溫度溫度是決定杏鮑菇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也是穩產的關鍵,菌絲生長溫度22~25℃,菌蕾形成溫度10~18℃;最適12~15℃,子實體發育需8—20℃,最適為12~16℃,低于8℃,子實體難以分化,高于29℃.子實體容易死亡。
2.2 濕度由于栽培過程中不宜在菇體上噴水,水分主要靠培養料供給,所以培養料含水量為65%~70%,更適合子實體的發生與生長:子實體形成階段相對濕度要求在90%~95%,生長階段要求以85%~90%為宜。
2.3 光線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在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速度更快;子實體形成和發育需要散射光,光線過強,菌絲變黑,光線過暗,菌蓋變白,菌柄更長。
2.4 空氣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要求不嚴,二氧化碳對菌絲生長有刺激促進作用。而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