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菇的夏季生產,屬于反季節栽培。夏季普通栽培場所在5月份甚至達到30℃左右,因此,無法產出正常的高品質菇品,而反季節栽培的溫度必需穩定在15℃~20℃,投料數量少,應市產品少,貨緊價俏是市場的一般規律。常規生產無法進行,但市場消費卻依然如故,故而市場出現相對緊張的“供需矛盾”,導致鮮菇身價倍增。預測今年夏季雞腿菇批發價格每公斤將在6~8元,或有上漲的趨勢,部分時段如7~8 月份,超過8 元的概率較大。按此計算,生產效益將呈翻番水平,將會極大地刺激部分地區的生產積極性。
菌株選擇
夏季雞腿菇的菌株選擇,當以適溫范圍廣、個頭偏大、抗性強、生物學效率高等為主要條件,目前符合該類條件的主要有“Cc518”,“Cc168”仍可繼續使用。
栽培原料的選擇及其配方的科學性,最終結果將會在出菇數量和質量方面顯現出來。實際上,這也是困擾廣大菇農的重要技術問題。多年研發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們,就地取材選擇原料,是最佳決策;配料講究營養的全面和均衡,是明智的做法。具體生產中,一般作物秸稈均可使用,棉籽殼、玉米芯、豆秸等均可,即使采用木屑類原料,只要正確處理原料,并科學設計原輔料的配比,也會有理想的栽培效果
栽培場所
自然山洞及類似的廢棄軍用設施均是栽培的好場所,如山東地區的沂蒙山區、沿海山地等,該類設施較多;廢棄的防空洞、地下室等,只要解決通風問題,也是上好的栽培場地;淄博、濰坊、濟南等地菇農專門修建的“菇洞”,更是顯出該類設施的優勢。上述場所內的溫度,常年恒定在15℃左右,極適合雞腿菇的出菇要求。無上述條件的平原地帶,可在菇棚一頭安裝水溫空調,也可將棚溫控制在 22℃左右,亦適合雞腿菇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