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菌墻栽培。菌墻栽培是原料有效成分充分利用,提高產量的有效途徑。一般在冬季種植廣溫型菌種,出1潮菇后,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或種植高溫型菌種出3潮菇后就可打菌墻,進行菌墻栽培。菌墻高度根據當時氣溫而定,氣溫高、菌墻低,氣溫低、菌墻高,一般菌墻高度60~80cm(菌袋4~6層高)。
1.5 抓好菇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按照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要求從制種到出菇采收結束整個生產過程中,不施用任何化學藥劑、化學肥料及激素,產品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其次,從菌種入手,引進早秋、早秋508、春抗008、秋冬、新科160、伏夏200、脫毒小平菇、南抗9等優質、抗病、高產品種,靠名牌產品、特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
2 應用情況及社會效益
鹽山縣推廣食用菌一棚多菌周年生產技術,推廣面積18萬m2,共帶動約1500名菇農栽培食用菌。重點農戶年增收7000元以上,重點鄉村人均增收1500元,使950戶群眾脫貧致富。出菇后的菌糠用于還田后,有效地培肥了地力。一棚多菌周年生產技術的推廣使鹽山縣農民群眾找到了一條新的致富途徑,為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常用計量單位符號 1、時間:d(天)、h(小時)、min(分)、s(秒)。 2、長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積:m2(平方米)、667m2(畝)、hm2(公頃)。 4、體積: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質量:t(噸)、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濃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