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種生產:10月份是生產平菇、雞腿菇等品種栽培種的大好季節,由于溫度的原因,病蟲基數降低,所以制得的菌種商品質量較高,但應注意安排好出菇季節,尤其牽涉平菇不同菌株的不同溫度型,更要從種源開始把關。
菇農需要注意的是:在10月以后的季節生產菌種時,不要為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采用生料制作平菇栽培種。該種菌種與出菇栽培相同,使用效果等于用出菇袋再轉接出菇袋;為了食用菌事業的健康發展,奉勸制種者切勿再用此法生產菌種。另外,正常的栽培種基料為熟料,顏色深褐色,具相應韌性,菌香味濃郁;常壓滅菌制得的栽培種,基料為淺褐色,亦具相應韌性,菌味濃郁;生料栽培種盡管塑料袋規格相同,大小一致,但基料黃褐、脆質,菌絲相對稀疏,菌塊發散,菌香味偏淡。
2.栽培播(接)種:對于金針菇、猴頭菇等普通品種和阿魏菇、杏鮑菇、楊樹菇等珍稀品種的播種生產,由于各種原因,從播種至發菌直至出菇的各生產階段,10月份基本都有,可以說,無論處于上述任何一階段,10月份溫、濕條件均極為有利,但如處于發菌以前各生產環節,如安排年底以前出菇則稍嫌晚一些,如提前備好相應的菇棚,能有效地調控溫度(升),則可照常進行生產;甚至說,如出菇管理能跟得上的話,還可盡量安排得晚一點;臨近元旦至春節期間,價格將會大幅上漲,即便管理費用高一些,經濟效益也將會更高,這屬于反季節生產的范疇。
3.真姬菇出菇:10月上旬建成大拱棚式出菇棚,意在盡量擴大栽培面積、降低固定生產投資,一般單棚面積宜在200平方米左右,栽培面積160平方米左右,單層栽培每平方米可容納100-120個菌袋。應根據生產數量確定建棚面積及畦床建造,出菇管理的重點是水、氣兩大項,可參考有關技術資料并結合實際生產經驗實施管理。
4.抓緊時間備料:農民朋友可以趁10月大好季節,購存部分玉米芯、豆秸等秸稈,利用秋高氣爽的條件,曬干、粉碎,以備下季生產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