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茯苓高產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13-08-30  【來源】:易菇網
      一、茯苓生長習性  
      茯苓為好氣性真菌,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通風透氣的環境。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子實體生長適宜溫度為24~26℃。空氣相對濕度為70~85%。對土壤要求,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好。重粘土,鹽咸地不宜種植。
      二、制種
      1、母種制作  培養基配方:馬鈴薯250克(去皮)、蔗糖50克、瓊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將上述配方按常規方法制成試管斜面培養基。并在無菌條件下,采用組織分離法。將茯苓菌核內一塊白色茯苓肉接入培養基斜面。移入25~30℃的室內培養5~7天待菌絲布滿斜面,即成純菌種
      2、原種制作  原種培養基配方為:松木塊55%、松木屑20%、麩皮(或麥糠)20%、蔗糖4%、石膏粉1%,水適量。將配方中的培養料拌均后,分裝入500毫升的闊口瓶內。裝量為瓶的五分之四。稍壓實,在中央打一透氣孔。用棉塞封口后進行滅菌處理。冷卻至30℃時即可在無菌條件下,將母種接入瓶內培養基上。密封后,進行培養,待菌絲長滿全
    瓶,即得原種。
      3、栽培種制作  培養料配方:松木塊66%、松木屑10%、麩皮21%、蔗糖3%、石膏粉1%,尿素0.4%,過磷酸鈣1%,水適量。將上述配料拌均勻,溫度為用手抓料指縫有水而不滴為準。然后分裝入500毫升闊口瓶內,用牛皮紙封口,進行滅菌處理。待料瓶溫度降至60℃時,便可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分接入配料中。接種后,將培養料瓶移至培養室培養至菌絲長滿全瓶時,既得栽培種。
      一般1支母種可接5~8瓶原種。1瓶原種可接60~80瓶栽培種。1瓶栽培種可栽2~3窖茯苓。
      三、備料與挖窖
      栽培茯苓以松木為主。備料一般在農歷10~12月進行。將松樹砍伐后,去其枝椏,削去外皮,露出木質部。進行干燥處理。半月后,截成80厘米的木段,堆成“中”字形空心架。經40天左右,即可接種。接種前,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林地(或生荒地)挖長80厘米,寬45厘米,深30厘米的地窖。四周挖好排水溝,等待栽種。
      四、栽種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晴天,將木段擺入窖內。每窖放15~20公斤。然后將栽培種內的松木菌塊用鑷子取出放入木段之間的縫隙上。每縫放菌塊3~6片。并用松樹皮將菌塊蓋好。立即覆土10厘米,窖頂封成龜背狀,以利排水。接種時,也可用鮮茯苓切成3厘米厚的肉塊,貼附在木段上。
      五、管理  茯苓接種后,要嚴禁人畜踐踏。7~10天后檢查菌絲生長情況。如發現接種敗,應立即補栽。同時注意澆水保墑,陰天氣及時排水。如有雜草立即鏟除。茯苓主要病害為腐爛病,防治時,苓窖在栽培前用石灰(或其他殺菌劑)消毒。生長期間如若發現病菌應提前采收。害蟲主要是黑翅大白蟻,可用60%亞砷酸,40%滑石粉配成藥粉殺頁。
      六、收獲與加工  茯苓一般于栽后1年采收。將采收的鮮茯苓去凈雜質,放在腳架上,經常翻動,使其發汗,當茯苓表皮長出白色菌絲時,取出刷試干凈,至表皮皺縮成褐色時,置涼爽干燥處陰干,即成“個苓”。將茯苓皮用刀剝下,稱茯苓皮。將茯苓切成片,皮下赤色部分稱赤茯苓。菌核內白色、細致、堅實部分為白茯苓。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通州市| 福建省| 喀喇沁旗| 长汀县| 阿拉尔市| 吉木乃县| 镇原县| 文山县| 平潭县| 苏尼特右旗| 二手房| 建始县| 外汇| 蒲城县| 砀山县| 盐亭县| 丰原市| 南京市| 阳山县| 万州区| 平利县| 嘉定区| 赣州市| 德庆县| 云浮市| 晴隆县| 千阳县| 高清| 白朗县| 墨脱县| 筠连县| 神农架林区| 濮阳市| 上高县| 文水县| 安岳县| 洪泽县| 理塘县| 安丘市|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