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菌物綜述 » 正文

    西峽食用菌(香菇)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日期】:2013-07-26  【來源】:易菇網  【作者】:西峽縣惠多利商貿有限公司 總經理 楊一凡
     
      完善產業化經營體系,香菇產供銷實現一體化。按照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打通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修補完善產業鏈條,把香菇這個“小產品”做成大產業。建立專業合作社,培育合作經營龍頭。為了提高菇農進行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我們引導香菇種植大戶發起成立香菇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組建了25個香菇專業合作社,兩年內合作社將覆蓋全縣所有香菇專業村。實行基地備案,引進購銷龍頭。依托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西峽辦事處這個平臺,引進國內38家香菇出口企業入駐西峽,與農戶聯合建立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參與基地備案,形成了“公司+基地+標準化+菇農”的產銷模式。建設“西峽香菇城”,孵化加工龍頭。在縣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了占地650畝,總投資1.2億元的“西峽香菇城”,拉長產業鏈條。建成后,可容納20余家香菇出口加工企業和一個香菇檢測中心,年可加工香菇5000噸,產值3.5億元,可實現出口創匯1億美元以上。
      完善科技服務體系,香菇生產技術實現普及化。強化標準化知識培訓。把實施國家、地方、行業標準作為一項基礎性、常規性工作來抓,對菇農、技術員、經銷員進行培訓,將西峽香菇技術匯編成冊,分發給示范區菇農。年舉辦縣級培訓班8期,參訓人員達到3萬人次,把西峽香菇種植管理技術、貯藏技術、加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規范手冊,發放到所有種植戶手中;組織送科技下鄉活動15次,組織專家,分鄉鎮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標準化培訓,保證了技術普及率達到100%。加強宣傳,積極營造轄區重視標準化的濃厚氛圍。在報刊、電視、廣播、信息網絡等新聞媒體中發表信息和宣傳報道,廣泛宣傳標準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使香菇基地標準化建設深入基地、深入菇農。
      基地建設已具規模
      建立了西峽縣香菇標準化出口基地。為使西峽香菇順利出口,必須高標準建立香菇標準化出口基地。按照香菇生產“五個統一”及“三改四化”的基地建設標準,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在全縣16個鄉鎮高標準建立了56個標準化生產基地,其中回車、五里橋、丁河、重陽、西坪、寨根等基地初具規模。所有基地規模均在10萬袋以上,基地棚架全部采用水泥桿,道路全部硬化,并配備了供水設施。各標準化基地設立管理員和植保員,監督、負責標準化生產,建立生產各個環節的檢測、登記、生產、管理備案制度(見圖2)。
      同時結合山區鄉鎮特點和優勢,2012年在北部七個鄉鎮打造百公里香菇長廊,在沿線高標準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以基地為依托,組織興建香菇專業合作社,引進龍頭加工銷售企業,形成“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達到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合作化經營效果。
     
    QQ圖片20130726164836
       圖2  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
      貯藏保鮮和加工能力具備了一定基礎
      西峽在以干菇銷售為主的同時,在312國道沿線的丁河、重陽、西坪等鄉鎮建設保鮮庫300多座,庫容量達3萬噸,可貯藏保鮮半年之久,其中達能公司、果然風情等公司各建3000噸保鮮庫一座,確保了鮮菇的保鮮能力。同時,香菇丁加工廠、香菇醬加工廠達幾家。2010年建成的仲景牌香菇醬廠年銷售量達3.6億元,稅利2.5億元,從而使鮮菇和各類香菇深加工產品銷往國內外各地和各大超市。
    市場建設全國聞名
      在專業市場建設上,先后投資6000多萬元,改善香菇專業市場的基礎設施,擴大市場規劃,年交易額達到12億元。目前,雙龍香菇市場已成為集購銷、分級、加工、包裝、保鮮、貯運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業界公認為我國北方地區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價格形成中心,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食用菌先進市場”。同時,培育形成了丁河、重陽、米坪等衛星市場,使西峽食用菌集散能力明顯增強。
      從1993年開始籌建的西峽縣雙龍香菇交易專業市場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南距西峽縣城25公里,311國道與331省道穿境而過。市場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擁有專業門店800多家,外地常住客商1000余人,長年從事香菇加工、分級、購銷的人員10000余人。該市場初建時年交易額還不到千萬元,但隨著市場的成熟、購銷渠道的完善和各級領導的關心扶持,雙龍香菇市場迅速發展起來。1995年市場交易額突破億元大關,1997年達到5億元,2008年達8.8億元,2012年突破16億大關,年購銷香菇達8萬噸,紅香菌、木耳、山茱萸等其他食用菌和中藥材2萬噸,直接、間接創匯8000萬美元。
    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1992年初,縣政府成立了縣食用菌研究所,從縣農業系統抽調農大畢業生或高級農藝師開展食用菌研究工作,并與上海農科院合作,于1998年成功研制出適合西峽地理環境、氣候特點的“9608”香菇新品種,促進了全縣香菇產業規模和效益的大提升。堅持“科技興菌”戰略,發揮科研中心作用,堅持研究一批、推廣一批、儲存一批,科研所每年研究、試驗、推廣1-2個新品種,同時注意從香菇生產實踐中總結研究新的技術,縣科研人員在丁河鎮木寨村、邪地村與菇農結合研究出了裝袋機,大大提高了裝袋速度和生產效率,并根據晝夜溫差和棚膜的通風度總結出了《催花育花技術》,極大提高了花菇率和貨物產質效益。2009年又在縣產業集聚區建成西峽縣食用菌工業園區,內設實驗室、研究室、加工中心等。
    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菇農種植積極性不斷提高
      承受著“科研+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格局的形成,全縣香菇種植規模已擴大到8000萬袋,菇農總數達3萬戶,從事香菇產、供、銷的總人數達26萬人,袋均效益達8-13元,全縣香菇總產值達4.6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50%來自香菇產業。目前,這一產業已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乐山市| 西乌珠穆沁旗| 喜德县| 色达县| 舒兰市| 嘉荫县| 贵州省| 鄂伦春自治旗| 柳河县| 孝义市| 崇信县| 青川县| 黄梅县| 卢湾区| 凤翔县| 余干县| 尼勒克县| 麻栗坡县| 盐津县| 余姚市| 遂川县| 泾川县| 金平| 肇庆市| 汽车| 永康市| 郁南县| 志丹县| 绥芬河市| 儋州市| 库尔勒市| 太谷县| 宁国市| 沈丘县| 西华县| 广灵县| 翼城县| 阿勒泰市| 鹤峰县|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