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審定雞腿菇新品種泰山-2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9093號
育種者: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野生雞腿菇(泰安徂徠山)人工馴化選育
特征特性:中溫型品種。菌絲體較密集、灰白,氣生菌絲少。子實體單生或群生,中粒。菌蓋幼期圓柱形、表面光滑、白色至乳白色,后期呈鐘形,色深、表皮裂開、有鱗片,菌蓋寬3~6厘米,高3~5厘米;菌褶密集,與菌柄離生,白色,后變黑色;菌柄白色,有絲狀光澤,長7~15厘米,粗1.0~3.2厘米;菌環乳白色,脆薄,易脫落。
產量表現:在2007秋季、2009年春季全省雞腿菇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季平均生物轉化率113.58%,比對照品種瑞迪2000高20.9%。在2009年春季生產試驗中,生物轉化率平均為92.65%,比瑞迪2000高14.78%。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春、秋季發酵料覆土栽培。菌絲適宜生長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65%以下,暗光培養;覆土取地表20厘米以下菜園土,加2%石灰拌勻,覆土厚3~5厘米,含水量30℃~40%;出菇溫度10℃~28℃,空氣相對濕度85%~90%,適當增加散射光,光照100~900勒克斯;每天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
審定意見:在全省雞腿菇種植地區利用。
審定編號:魯農審2009093號
育種者: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野生雞腿菇(泰安徂徠山)人工馴化選育
特征特性:中溫型品種。菌絲體較密集、灰白,氣生菌絲少。子實體單生或群生,中粒。菌蓋幼期圓柱形、表面光滑、白色至乳白色,后期呈鐘形,色深、表皮裂開、有鱗片,菌蓋寬3~6厘米,高3~5厘米;菌褶密集,與菌柄離生,白色,后變黑色;菌柄白色,有絲狀光澤,長7~15厘米,粗1.0~3.2厘米;菌環乳白色,脆薄,易脫落。
產量表現:在2007秋季、2009年春季全省雞腿菇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季平均生物轉化率113.58%,比對照品種瑞迪2000高20.9%。在2009年春季生產試驗中,生物轉化率平均為92.65%,比瑞迪2000高14.78%。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春、秋季發酵料覆土栽培。菌絲適宜生長溫度20℃~28℃,空氣相對濕度65%以下,暗光培養;覆土取地表20厘米以下菜園土,加2%石灰拌勻,覆土厚3~5厘米,含水量30℃~40%;出菇溫度10℃~28℃,空氣相對濕度85%~90%,適當增加散射光,光照100~900勒克斯;每天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
審定意見:在全省雞腿菇種植地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