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是一年中較寒冷的月份,也是食用菌出菇集中時段,同時也是食用菌生產最繁忙的時段,大多數的栽培品種正在出菇,部分春季出菇的正在發菌,還有部分菌種正在制作或發菌中。
平菇
大多處于出菇階段,秋季栽培的已進入尾聲,管理重點是保溫,關鍵要解決菇棚升溫保濕與通風之間的矛盾。如采用廣溫型,如8359、農科12等的菌株,則應保持棚溫下限在5℃以上,最佳15℃左右;使用低溫型菌株,如2006、特抗1號以及魯抗28等,盡管0℃條件下子實體不會凍死,但畢竟長速太慢,耽誤市場黃金期,故不適合商品生產,可設法保持在10℃左右。通風問題是該時段最大的難題,與保溫保濕有突出的矛盾,應根據實際情況協調。安裝大棚水溫空調,可有效解決通風問題。
金針菇
大多處于出菇或即將出菇階段,由于品種特性的關系,管理相對比較簡單,只需將溫度保持在4℃以上、不超過15℃,在保持濕度的前提下,即可獲得好的收成。
香菇
花菇培育,應堅持干燥、強光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濕度不得超過70%,尤其要注意一旦幼菇開花后,濕度絕對不要反彈,否則將會形成茶花菇,降低商品價值;如果有雨雪霧等高濕度天氣,可采取棚內燒煤爐去濕的辦法,但要注意將煙氣順出棚外,否則,將會導致產品中的二氧化硫超標,成為有毒食品。培育厚菇時,應注意通風和濕度調節,根據市場等條件,可降低溫度,使之長成厚度較大的鮮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商品價值。在冬季,不提倡培育水菇。
雙孢菇
10℃以下難以出菇,管理重點是升溫保溫,一旦低于8℃,則無出菇的可能;由于子實體數量少,對氧氣的需要量不大。
茶樹菇
該品種不太適應低溫季節出菇,但由于對鮮菇的季節性需要,冬季市場更為火爆,故可加大投資力度,配置相應的升溫設備,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使之產出優質鮮菇供應市場,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益。
雞腿菇
北方地區,自然條件下進入12月份則難以出菇,但是,目前有相當數量的天然設施如山洞、人防工事等資源利用,山東等地還有一定數量的人工菇洞,出菇效果極好,另外,配備水溫空調的菇棚,其溫度可以自由調節,出菇效果令人滿意。一般調控至10℃以上即可出菇,15℃條件出菇較為理想,由于產品屬于反季節應市,故可獲得較好的市場效果。
柳松菇
自然條件下,該品種不會出菇,但凡是要求該季節出菇的,必定有相應的升溫保溫措施,一般達到15℃以上時,即可有較好的出菇效果。此外,管理重點是通風和保濕。
其它 尚有小平菇、猴頭菇等品種,均應將保溫作為管理的第一重點,其次是通風,并應根據品種和出菇的不同階段進行管理。
趕元旦至春節上市的品種,正處于發菌尾期或菌絲后熟階段,如平菇、金針菇、猴頭菇、茶樹菇等,管理重點是保溫,配合適當的通風措施,即可順利完成發菌。
春季出菇的香菇、雞腿菇、柳松菇等,處于發菌的初始階段,保溫即可,不必有過多的管理,但要注意不要碼高后覆蓋保溫材料,并要常檢查管理,否則,一旦發生燒菌,則后悔晚矣。(稿源:山東科技報 )
平菇
大多處于出菇階段,秋季栽培的已進入尾聲,管理重點是保溫,關鍵要解決菇棚升溫保濕與通風之間的矛盾。如采用廣溫型,如8359、農科12等的菌株,則應保持棚溫下限在5℃以上,最佳15℃左右;使用低溫型菌株,如2006、特抗1號以及魯抗28等,盡管0℃條件下子實體不會凍死,但畢竟長速太慢,耽誤市場黃金期,故不適合商品生產,可設法保持在10℃左右。通風問題是該時段最大的難題,與保溫保濕有突出的矛盾,應根據實際情況協調。安裝大棚水溫空調,可有效解決通風問題。
金針菇
大多處于出菇或即將出菇階段,由于品種特性的關系,管理相對比較簡單,只需將溫度保持在4℃以上、不超過15℃,在保持濕度的前提下,即可獲得好的收成。
香菇
花菇培育,應堅持干燥、強光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濕度不得超過70%,尤其要注意一旦幼菇開花后,濕度絕對不要反彈,否則將會形成茶花菇,降低商品價值;如果有雨雪霧等高濕度天氣,可采取棚內燒煤爐去濕的辦法,但要注意將煙氣順出棚外,否則,將會導致產品中的二氧化硫超標,成為有毒食品。培育厚菇時,應注意通風和濕度調節,根據市場等條件,可降低溫度,使之長成厚度較大的鮮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商品價值。在冬季,不提倡培育水菇。
雙孢菇
10℃以下難以出菇,管理重點是升溫保溫,一旦低于8℃,則無出菇的可能;由于子實體數量少,對氧氣的需要量不大。
茶樹菇
該品種不太適應低溫季節出菇,但由于對鮮菇的季節性需要,冬季市場更為火爆,故可加大投資力度,配置相應的升溫設備,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使之產出優質鮮菇供應市場,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益。
雞腿菇
北方地區,自然條件下進入12月份則難以出菇,但是,目前有相當數量的天然設施如山洞、人防工事等資源利用,山東等地還有一定數量的人工菇洞,出菇效果極好,另外,配備水溫空調的菇棚,其溫度可以自由調節,出菇效果令人滿意。一般調控至10℃以上即可出菇,15℃條件出菇較為理想,由于產品屬于反季節應市,故可獲得較好的市場效果。
柳松菇
自然條件下,該品種不會出菇,但凡是要求該季節出菇的,必定有相應的升溫保溫措施,一般達到15℃以上時,即可有較好的出菇效果。此外,管理重點是通風和保濕。
其它 尚有小平菇、猴頭菇等品種,均應將保溫作為管理的第一重點,其次是通風,并應根據品種和出菇的不同階段進行管理。
趕元旦至春節上市的品種,正處于發菌尾期或菌絲后熟階段,如平菇、金針菇、猴頭菇、茶樹菇等,管理重點是保溫,配合適當的通風措施,即可順利完成發菌。
春季出菇的香菇、雞腿菇、柳松菇等,處于發菌的初始階段,保溫即可,不必有過多的管理,但要注意不要碼高后覆蓋保溫材料,并要常檢查管理,否則,一旦發生燒菌,則后悔晚矣。(稿源:山東科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