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是銀耳種植大縣,從菌種栽培到銀耳生產都有一套相當成熟的模式,并且每年制種和種植能手們都從中創新發展,研發新的制作工藝,使銀耳產業不斷推陳出新,快速發展。
大橋鎮銀耳制種戶江壽根每年制作的銀耳菌種多達80到100萬瓶,供應著大橋、吉巷、卓洋等鄉鎮2800多戶菇農,栽培銀耳3600多萬袋。近來他改變常規的菌種分離方法,創新了銀耳菌種分離技術:采取在菌瓶內長出銀耳子實體后,精選色白,健壯的耳片,放入無菌水內。通過恒溫室內培養,讓耳片孢子散落在無菌水中,形成了銀耳孢子菌液。然后把菌液接種到斜面培養基上,待孢子萌發后,挑取顆粒飽滿、健壯的芽孢,接種于木屑培養基內,培育成銀耳母種。
像原來那樣的老方法,葉片放進去,有好的也有壞的,沒有辦法挑選,好的壞的都是一堆在那里生長,混合在一起,不一定都是很強壯的,也有很差的。經過這樣改革后,可以進行選優去劣,把強壯的提取出來。
據高級農藝師丁湖廣介紹,這種新型的銀耳菌種分離技術和原來直接選取耳片進行培養相比,更有利于剔除較弱的芽孢,精選出優質芽孢,因而制作出的菌種抗逆力更強,穩定性更好,有相當高的應用價值。
大橋鎮銀耳制種戶江壽根每年制作的銀耳菌種多達80到100萬瓶,供應著大橋、吉巷、卓洋等鄉鎮2800多戶菇農,栽培銀耳3600多萬袋。近來他改變常規的菌種分離方法,創新了銀耳菌種分離技術:采取在菌瓶內長出銀耳子實體后,精選色白,健壯的耳片,放入無菌水內。通過恒溫室內培養,讓耳片孢子散落在無菌水中,形成了銀耳孢子菌液。然后把菌液接種到斜面培養基上,待孢子萌發后,挑取顆粒飽滿、健壯的芽孢,接種于木屑培養基內,培育成銀耳母種。
像原來那樣的老方法,葉片放進去,有好的也有壞的,沒有辦法挑選,好的壞的都是一堆在那里生長,混合在一起,不一定都是很強壯的,也有很差的。經過這樣改革后,可以進行選優去劣,把強壯的提取出來。
據高級農藝師丁湖廣介紹,這種新型的銀耳菌種分離技術和原來直接選取耳片進行培養相比,更有利于剔除較弱的芽孢,精選出優質芽孢,因而制作出的菌種抗逆力更強,穩定性更好,有相當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