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結的平菇菌種提純法簡便易行,污染率低,很適于設備簡陋的農村應用
1. 褶片貼附分離法
利用成熟菇體的菌蓋所產生的孢子進行培養而獲得純正菌種。其過程是:首先制備好PDA試管斜面培養基。配備培養基的用品是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將試管存放在14℃~18℃環境中干燥2天~3天,當試管壁上沒有游離水珠時,即可進行分離,方法是:選用菇形圓整、菌蓋肥厚、健壯、無病蟲危害、七八成熟的平菇作為分離菌種原材料,在黑暗處借用手電筒的光束,可看到形似白色粉筆灰狀的孢子彈射的狀況。平菇孢子的成熟次序是由基部,即靠近菇體菌柄的一端呈帶狀向前緣推移,在其菌蓋前緣隆起處便是孢子彈射最活躍的部位,在此處剪一段,約1厘米~1.5厘米寬的菌褶,用鑷子剝取2片菌褶,并用75%酒精涂抹消毒,再將其貼到斜面試管上方的管壁上,并立即豎放到廣口瓶或紙盒內。在瓶或盒底部放一層棉花(最好用脫脂消毒棉),固定住試管,以防止試管滑動。然后輕輕調整試管方向,使表面呈凸凹放射狀排列的菌褶面向試管內的斜面培養基,以便彈射孢子能自由降落到培養基上。在18℃溫度下,一般放置12小時,斜面培養基上即可看到與呈放射狀排列的菌褶形狀相似的模糊的孢子印。此時,在無菌接種室或接種箱內,用接種鉤將貼附的菌褶取出并塞上無菌脫脂棉塞。封閉管口,以免落下成熟過遲的孢子,然后豎立在26℃溫度下進行培養。3天后,孢子呈棉花團狀萌發,10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試管斜面。然后再在無菌接種室或箱內,用接種針將載有菌絲的小塊移入另一斜面試管培養基內培養,這樣重復2次,進行無雜菌培養。經感官鑒定:分離培養的菌種菌絲密集、粗壯有力,氣生菌絲發達,爬壁性強,不分泌色素,菌絲生長速度快,耐高溫,在34℃溫度下照常生長而不發黃,25℃溫度下約8天可長滿試管斜面,在低溫下保存易形成籽實體。通過出菇試驗,證明這種方法產量高、周期短、抗雜菌污染能力強,可選擇出優良菌株并作為原始純菌種轉擴再用于生產。
2. 孢子快速分離法
在乎菇孢子大量散發出現煙霧狀時,可采用醫用注射器進行孢子快速分離而獲得純菌種。平菇孢子分離的菌種生理年齡小,生活力旺盛,常被當作菌種復壯的方法之一。
具體方法如下:
① 用100毫升的醫用注射針管和長針頭,經75%酒精消毒后,吸入40毫升的無菌水。
② 推出注射器中的空氣,將針管頭插入菇體孢子彈射的煙霧圈中,拔出針頭,將針管后拉,使煙霧中的部分孢子隨針頭管后拉的吸力進入管內,然后立即插上針頭并晃動針管,使吸入的孢子與無菌水混合均勻,即成孢子液。
③ 用酒精棉球擦試針頭后,將針頭插穿PDA培養基斜面試管上的棉塞,稍壓推管,滴入3滴孢子液在斜面培養基上,輕輕晃動試管使其均勻鋪開在斜面上。
④ 將斜面試管水平置于24℃~26℃下培養,待孢子萌發時,挑選無雜菌污染、潔白、健壯的菌絲,在無菌接種室或接種箱內轉管2次,進行純化培養。經過出菇試驗后,選擇優良菌株作為純種。
注意事項:操作者要戴口罩、手套,并穿著白色醫用隔離衣。操作前出菇房最好先通風,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噴霧,使已彈射的孢子沉降地面,以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作者: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戶鎮油田南苑新村1組51號信箱 李樹國 257083 摘自:《農村實用科技》
編者提示:生產中常把孢子分離法(有性繁殖)與組織分離法(無性繁殖)結合起來使用。這是因為平菇屬于異宗結實的品種,上述采用孢子分離得到的平菇菌種中有部份是沒有結實能力的單核菌絲(只有經過質配的雙核菌絲才有結實能力),所以不宜直接用作生產用種;而應先進行出菇試驗,從中取合乎該品種特征、性狀優良的個體作母本再進行組織分離,再篩選出其中的優良菌株用于大面積栽培。
1. 褶片貼附分離法
利用成熟菇體的菌蓋所產生的孢子進行培養而獲得純正菌種。其過程是:首先制備好PDA試管斜面培養基。配備培養基的用品是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將試管存放在14℃~18℃環境中干燥2天~3天,當試管壁上沒有游離水珠時,即可進行分離,方法是:選用菇形圓整、菌蓋肥厚、健壯、無病蟲危害、七八成熟的平菇作為分離菌種原材料,在黑暗處借用手電筒的光束,可看到形似白色粉筆灰狀的孢子彈射的狀況。平菇孢子的成熟次序是由基部,即靠近菇體菌柄的一端呈帶狀向前緣推移,在其菌蓋前緣隆起處便是孢子彈射最活躍的部位,在此處剪一段,約1厘米~1.5厘米寬的菌褶,用鑷子剝取2片菌褶,并用75%酒精涂抹消毒,再將其貼到斜面試管上方的管壁上,并立即豎放到廣口瓶或紙盒內。在瓶或盒底部放一層棉花(最好用脫脂消毒棉),固定住試管,以防止試管滑動。然后輕輕調整試管方向,使表面呈凸凹放射狀排列的菌褶面向試管內的斜面培養基,以便彈射孢子能自由降落到培養基上。在18℃溫度下,一般放置12小時,斜面培養基上即可看到與呈放射狀排列的菌褶形狀相似的模糊的孢子印。此時,在無菌接種室或接種箱內,用接種鉤將貼附的菌褶取出并塞上無菌脫脂棉塞。封閉管口,以免落下成熟過遲的孢子,然后豎立在26℃溫度下進行培養。3天后,孢子呈棉花團狀萌發,10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試管斜面。然后再在無菌接種室或箱內,用接種針將載有菌絲的小塊移入另一斜面試管培養基內培養,這樣重復2次,進行無雜菌培養。經感官鑒定:分離培養的菌種菌絲密集、粗壯有力,氣生菌絲發達,爬壁性強,不分泌色素,菌絲生長速度快,耐高溫,在34℃溫度下照常生長而不發黃,25℃溫度下約8天可長滿試管斜面,在低溫下保存易形成籽實體。通過出菇試驗,證明這種方法產量高、周期短、抗雜菌污染能力強,可選擇出優良菌株并作為原始純菌種轉擴再用于生產。
2. 孢子快速分離法
在乎菇孢子大量散發出現煙霧狀時,可采用醫用注射器進行孢子快速分離而獲得純菌種。平菇孢子分離的菌種生理年齡小,生活力旺盛,常被當作菌種復壯的方法之一。
具體方法如下:
① 用100毫升的醫用注射針管和長針頭,經75%酒精消毒后,吸入40毫升的無菌水。
② 推出注射器中的空氣,將針管頭插入菇體孢子彈射的煙霧圈中,拔出針頭,將針管后拉,使煙霧中的部分孢子隨針頭管后拉的吸力進入管內,然后立即插上針頭并晃動針管,使吸入的孢子與無菌水混合均勻,即成孢子液。
③ 用酒精棉球擦試針頭后,將針頭插穿PDA培養基斜面試管上的棉塞,稍壓推管,滴入3滴孢子液在斜面培養基上,輕輕晃動試管使其均勻鋪開在斜面上。
④ 將斜面試管水平置于24℃~26℃下培養,待孢子萌發時,挑選無雜菌污染、潔白、健壯的菌絲,在無菌接種室或接種箱內轉管2次,進行純化培養。經過出菇試驗后,選擇優良菌株作為純種。
注意事項:操作者要戴口罩、手套,并穿著白色醫用隔離衣。操作前出菇房最好先通風,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噴霧,使已彈射的孢子沉降地面,以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作者: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六戶鎮油田南苑新村1組51號信箱 李樹國 257083 摘自:《農村實用科技》
編者提示:生產中常把孢子分離法(有性繁殖)與組織分離法(無性繁殖)結合起來使用。這是因為平菇屬于異宗結實的品種,上述采用孢子分離得到的平菇菌種中有部份是沒有結實能力的單核菌絲(只有經過質配的雙核菌絲才有結實能力),所以不宜直接用作生產用種;而應先進行出菇試驗,從中取合乎該品種特征、性狀優良的個體作母本再進行組織分離,再篩選出其中的優良菌株用于大面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