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菇農剛剛步入食用菌生產,對技術中關于“基料”的概念弄不明白,現做一公開答復:
栽培基料是指食用菌在栽培生產中作為著生基質,給食用菌菌絲體提供營養和水分的有機、無機或有機無機混合物質。根據食用菌品種的不同,生產上可以選擇如麥草、稻草等作物秸稈和棉籽殼、廢棉渣、麥麩、棉籽餅等農業副產品,以及木段、木屑、樹枝、樹皮、樹根等木材下腳料或廢棄物,并根據生產的需要適當添加一些如牛糞、羊糞或雞糞等有機肥料,以及少量的尿素、磷肥等化學肥料,根據生產配方將之組合后即成為栽培用基料。在生產上常因栽培品種不同,在播種前對基料做不同的處理,即形成了常說的生料、熟料等等。
1.生料 指根據配方將原輔材料按比例組合并加水充分拌勻后,無需再做其他處理即可直接進行播種的栽培基料。生料中含有其原輔材料自身攜帶的大量病菌等,僅適于生物性狀潑辣的品種,如平菇、姬菇等。盡管有些品種也能夠適應生料,但因發菌慢等原因而不采取生料播種的方式。生料栽培播種的生產程序簡單、成本最低。
2.熟料 指將原輔材料按比例組合并加水充分拌勻,先進行裝袋再進行滅菌處理,然后再播種的基料。現大多采用蒸汽滅菌方式。高壓滅菌需要一定的設備,如高壓滅菌鍋等。滅菌壓力一般設定在0.15MP,維持2小時左右。如果設備較先進,也可以調高至0.2MP,維持1.5小時左右即可完成滅菌。大多采用常壓滅菌方法,即土蒸鍋。一般在滅菌室內料袋溫度達到100℃時開始計時,根據原料的質地、料袋的大小等,維持6—12小時即可。滅菌后料袋經過冷卻至28℃以下時即可播種(接種)。在食用菌生產中,大多木腐菌品種因為菌絲萌發速度慢、菌絲相對弱勢、容易感染雜菌等,難以適應生料的生長環境。因此,熟料栽培品種最多,其常規品種有香菇、金針菇、猴頭菇、靈芝等。近年新開發的白靈菇、杏鮑菇、楊樹菇、灰樹花、硫磺菌等均屬該類。熟料栽培的生產程序相對繁雜,成本最高,而且發菌的成功率相對要低一些。
3.發酵料 亦稱半熟料,介于生料和熟料之間的一種基料處理方式。將原輔材料按比例組合,并加水充分拌勻后即建堆予以自行發酵,經過一定的時間和發酵溫度的作用,使基料內部組分發生某些化學變化,其營養亦得到有效轉換,利于播種后的菌種菌絲萌發和定植。該種處理基料叫做發酵料。發酵處理的時間因季節而定,一般多在3—10天,但個別品種需要20天左右,甚至更長。大多數草腐菌品種喜歡著生于經發酵處理的基料上,如雙孢菇、草菇和姬松茸、雞腿菇等,均需發酵料栽培。該種基料的最大特點是:料內分生出部分有益微生物、基料營養得以轉化、可以被食用菌菌絲快速吸收利用。但在發酵過程中,其能量完全來自于基料本身,發酵時間越長營養損失就會越多。所以,在發酵處理時應首先考慮營養配比問題,其次應嚴格控制發酵時間,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營養成分的無為損耗。( 山東省農科院土肥所 )
栽培基料是指食用菌在栽培生產中作為著生基質,給食用菌菌絲體提供營養和水分的有機、無機或有機無機混合物質。根據食用菌品種的不同,生產上可以選擇如麥草、稻草等作物秸稈和棉籽殼、廢棉渣、麥麩、棉籽餅等農業副產品,以及木段、木屑、樹枝、樹皮、樹根等木材下腳料或廢棄物,并根據生產的需要適當添加一些如牛糞、羊糞或雞糞等有機肥料,以及少量的尿素、磷肥等化學肥料,根據生產配方將之組合后即成為栽培用基料。在生產上常因栽培品種不同,在播種前對基料做不同的處理,即形成了常說的生料、熟料等等。
1.生料 指根據配方將原輔材料按比例組合并加水充分拌勻后,無需再做其他處理即可直接進行播種的栽培基料。生料中含有其原輔材料自身攜帶的大量病菌等,僅適于生物性狀潑辣的品種,如平菇、姬菇等。盡管有些品種也能夠適應生料,但因發菌慢等原因而不采取生料播種的方式。生料栽培播種的生產程序簡單、成本最低。
2.熟料 指將原輔材料按比例組合并加水充分拌勻,先進行裝袋再進行滅菌處理,然后再播種的基料。現大多采用蒸汽滅菌方式。高壓滅菌需要一定的設備,如高壓滅菌鍋等。滅菌壓力一般設定在0.15MP,維持2小時左右。如果設備較先進,也可以調高至0.2MP,維持1.5小時左右即可完成滅菌。大多采用常壓滅菌方法,即土蒸鍋。一般在滅菌室內料袋溫度達到100℃時開始計時,根據原料的質地、料袋的大小等,維持6—12小時即可。滅菌后料袋經過冷卻至28℃以下時即可播種(接種)。在食用菌生產中,大多木腐菌品種因為菌絲萌發速度慢、菌絲相對弱勢、容易感染雜菌等,難以適應生料的生長環境。因此,熟料栽培品種最多,其常規品種有香菇、金針菇、猴頭菇、靈芝等。近年新開發的白靈菇、杏鮑菇、楊樹菇、灰樹花、硫磺菌等均屬該類。熟料栽培的生產程序相對繁雜,成本最高,而且發菌的成功率相對要低一些。
3.發酵料 亦稱半熟料,介于生料和熟料之間的一種基料處理方式。將原輔材料按比例組合,并加水充分拌勻后即建堆予以自行發酵,經過一定的時間和發酵溫度的作用,使基料內部組分發生某些化學變化,其營養亦得到有效轉換,利于播種后的菌種菌絲萌發和定植。該種處理基料叫做發酵料。發酵處理的時間因季節而定,一般多在3—10天,但個別品種需要20天左右,甚至更長。大多數草腐菌品種喜歡著生于經發酵處理的基料上,如雙孢菇、草菇和姬松茸、雞腿菇等,均需發酵料栽培。該種基料的最大特點是:料內分生出部分有益微生物、基料營養得以轉化、可以被食用菌菌絲快速吸收利用。但在發酵過程中,其能量完全來自于基料本身,發酵時間越長營養損失就會越多。所以,在發酵處理時應首先考慮營養配比問題,其次應嚴格控制發酵時間,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營養成分的無為損耗。( 山東省農科院土肥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