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香菇的詳細種植以及管理方法!


    【發布日期】:2025-03-03  【來源】:成都農商通
    【核心提示】:本文詳細介紹了香菇種植的全過程,包括前期準備、菌袋制作、滅菌處理、接種、發菌培養、出菇管理、采收等環節。文章強調了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和注意事項,旨在幫助種植者掌握科學的香菇種植方法,提高產量和質量。

    最近有粉絲留言,希望小農女能整理一篇香菇的種植技術,小農女查找了香菇的相關種植資料,包括:“種植前期的準備、配方,種植的詳細步驟,管理方法、采收技巧和注意事項等。”

    那么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香菇是如何種植的!

    一、前期準備篇

    選地與作畦:

    1、栽培場地應選擇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土壤未受污染、周圍300米無各種污染源、東西依山、光照較短、晝夜溫差大的有山壟田。水源最好是山泉水或水庫存水,地勢需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2、常遭冰雹襲擊,易遭洪水淹沒的田塊不選做菇場。

    3、東西走向作畦,可偏南或偏北,地勢較高的地塊或坡地應做低畦,地勢低洼的地塊應做平畦或高畦。

    菌袋制作方法

    配方:

    1.楊木屑79%、麥麩20%、石膏1%、多菌靈0.1%(50%可濕性粉劑)。

    2.玉米芯(粉碎成蠶豆粒大小)45%、楊木鋸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靈0.1%(50%可濕性粉劑)。

    木屑以半年以上陳木屑為好,麥麩一定要新鮮,無霉變,無蟲蛀。

    拌料:

    將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將木屑、麥麩、石膏混拌在一起,攪拌均勻,翻動4~5次,再將多菌靈和石灰投入水中,攪拌均勻后,用噴壺分別噴入干料中。

    一邊澆水,一邊將料拌均勻,將培養料水分調至含水量為60%左右(即當用手捏緊料時,濕料成團,而且手指縫中出現水珠但不下淌時)。

    裝袋:

    采用低壓聚乙烯膜、大袋規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大袋可裝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裝干料1.5公斤左右。

    裝料前將塑料袋一端封死,達到絕對不漏氣為準。把攪拌均勻的培養料裝入袋內,松緊適當。用手把著裝好的料袋中央,沒有松軟感,兩端沒有下垂為度。

    二、滅菌處理

    1、建造土蒸鍋:

    選用直徑1.5米的大鐵鍋,砌成長×寬×高為2×2×2.5米,容積為8~10立方米的土蒸鍋。

    每鍋壁內外用高號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鐵筋制成直徑1.7米的簾子,放在鍋面上,上面鋪麻袋,以防刺破料袋。

    再用厚度為1.5毫米的鍍鋅板制成直徑為2.1米的鍋蓋,蒸料鍋建好后備用。

    2、加水裝鍋:

    燒火滅菌前要往鍋內加足夠的水,鍋內水面距離簾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對齊,分批擺在蒸鍋內的簾子上。

    3、起火加溫滅菌:

    裝鍋前先起火,大火先攻頭爭取4~6小時鍋內溫度達到100℃,繼續加熱,并保持此溫度10小時,再悶一夜,當料溫降低至70℃時搶溫出鍋,迅速移入冷卻室,待料袋內溫度下降后再接種。

    三、接種方法

    1、消毒房間:

    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內密封門窗,達到室內密封不漏氣,把每個房間用硫磺點燃后熏蒸房間。

    2、接種時間:

    當料袋溫度降到30℃時開始種,接種時間最好安排在早晚進行。

    3、接種程序:

    以4個人為宜,做好分工,進行操作,點燃酒精燈,菌種打孔,取菌種,拌袋扎口點菌種,封口。

    接完的菌袋“井”字形堆放,每堆5層。

    4、發菌培養:

    保持室內暗光,室溫控制在25℃左右。

    接種16~20天,用牙簽在接種穴上扎10~20個深0.5~1.0厘米的孔。第二次用毛衣針,第三次用筷子,每隔10天刺一次,逐漸加大加深。

    四、出菇的管理

    催菇:

    菌筒經過轉色期的澆水管理后,停止澆水4-5天,然后采用干濕交替的方法進行催菇。

    或把水高高澆下落到菌筒面上2-3次,即可產生大量的小菇。

    為保護菌筒,促進多產優質菇,必須疏去多余的菇蕾。

    前期管理:

    覆土地栽香菇大都采用反季節栽培,填補夏季鮮菇市場需求,脫袋后發生的第1批菇一般在5-6月上旬,此期氣溫由低向高,夜間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且是雨季,濕度大,對子實體分化有利。

    由于氣溫逐漸升高,應加強通風,把薄膜掛高,不讓雨水淋菌筒,當第1批香菇采收結束之后,放去畦溝水,并停止澆水,降低菇床濕度,讓菌絲恢復生長,積累養分。

    待采菇凹陷處的菌絲已恢復長白,可灌畦溝水并加強澆水刺激下一批子實體的迅速形成。

    中期管理:

    這期間為5月下旬-7月下旬,為全年氣溫最高的季節,出菇較少,覆土地栽香菇均靠自然氣溫生長,結合人為調控。

    中期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溫度為主,促進子實體的發生。一般引灌山泉水或水庫水,加大水的流動量,并增加通風量,防止高溫燒菌筒。

    后期管理:

    這期間為8月下旬-9月底,氣溫有所下降,菌筒已經前期、中期出菇的營養消耗,菌絲不如前期生長那么旺盛,因此這階段的菌筒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爛筒和爛菇。

    五、脫袋轉色覆土

    脫袋:

    覆土地栽香菇在菌袋培養90-110天后可進行脫袋。

    用鋒利的刀片劃割菌袋,先剝去菌袋兩端,再將菌袋剝離隨即平排于畦面。

    菇畦消毒:

    菇畦清理干凈后,按每千袋畦面用6千克漂白粉或50千克石灰水噴灑,2-3天后再用2千克左右硫酸銅噴灑于畦面。

    蓋好薄膜,消毒3天,然后揭膜,畦面鋪蓋2厘米細沙,用1瓶辛硫磷、2.5千克甲醛對水70千克灑于畦面,再蓋膜3天,將膜揭開后再用0.5千克高錳酸鉀對水70千克灑于畦面,然后灑上一層石灰水后即可排筒。

    轉色:

    菌袋排于畦面后及時蓋薄膜,做到邊脫袋邊排筒,邊蓋膜,蓋膜3天后,第4天必須全部揭開薄膜,此時發現雜菌要及時清理,清理后撒上石灰粉覆蓋薄膜。

    第5天早晚各加強通風1次,并用干凈的水沖洗菌筒。以后保持轉色期適溫為18-22℃,完成轉色成熟需20-30天。

    菌筒覆土:

    覆蓋菌筒的泥土需選用表土,30厘米以下的沙質土在烈日下暴曬2天,不過篩,去碎石雜物,拌入10%的石灰粉或火燒土,草木灰,待菌筒80-90%轉色,停止澆水4-5天,填入調好的覆蓋土稍加壓實。

    直至菌筒面覆蓋3厘米,使菌筒全部覆蓋住,白天不蓋膜,晚間蓋膜,澆水次數增加,無論晴天還是陰天都要澆。

    田間畦溝內引灌入流動的小溪水或山泉水、水庫水,最好每天換1次,此時雨天蓋膜,晴天不蓋膜。

    六、出菇期管理

    菇棚建造:

    可利用現有的大棚,或暖棚。

    若新建大棚,可選向陽背風、地勢干燥、平坦不積水、環境清潔衛生,水源充足,進出料方便,如庭院內、房屋前后、村屯附近、果園、樹林間空地均可。

    大棚薄膜覆蓋稻草簾或遮陽物。

    菌袋排放:

    橫排在床架上,袋距4厘米左右。每層可排入大袋42~44個菌袋。為方便菌袋補水用,一個小棚附近最好建一個浸水池。

    變溫催菇:

    棚內必須達到晝夜溫差10℃以上,才能刺激菇蕾的形成。保持棚內的濕度85%,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催花菇的辦法,多出花菇,以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七、香菇采收

    去劣留優:

    1、幼菇若生長過密要適當摘一些,保持較均勻距離。

    2、早春或晚秋可以用爐火加溫,提早或延后出菇。冬季天氣寒冷時可將菌袋堆積在一起越冬。待來年氣溫升高時再出菇。

    3、采收的香菇,可以鮮銷,也可以制成干品后出售。采收后要讓菌筒休息養菌,積累營養,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養分條件。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亚东县| 台东县| 淳化县| 平江县| 隆林| 宕昌县| 陇南市| 平武县| 宁阳县| 澄迈县| 九江县| 专栏| 梅州市| 阿勒泰市| 天全县| 寿宁县| 尼玛县| 定远县| 万源市| 临泽县| 宁阳县| 洪江市| 轮台县| 霸州市| 嘉祥县| 临海市| 汕尾市| 南丹县| 社旗县| 阳山县| 梓潼县| 建宁县| 望城县| 鸡东县| 尚义县| 江安县| 厦门市| 高碑店市| 临高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