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產生的因素很多,首先第一步是選用適合形成花菇的品種。我們知道,我國香菇種植廣泛,歷史悠久,所以擁有眾多的優良品種。但是,所謂的優良品種判定標準是按照產量和質量還有菌株適合的氣候環境來區分的,不是所有的菇種都適合培育花菇,花菇的形成特征必須是單株體型較大肥厚的菇種。比如“856”品種出菇稠密朵小易開傘,這個品種就不適合用來培育花菇。如果計劃以花菇生產為主,建議選用大葉單生型品種,如808、868、9015、939等品種。
即使選擇了適合培育花菇的品種,我們還必須考慮選擇恰當的時機來培育花菇,很多菇農失敗的原因是由于培育的時節有誤造成的。一般來講,第一潮和第二潮菇比較適合挑選適量肥壯的單株菇蕾培育優質花菇,因為這兩潮菇棒的水分適中,營養最充足。另外我們還要盡量避開高溫季節培育花菇,因為該季節菇蕾生長速度加快易開傘,如果溫度高于20度很難形成花菇。
培育花菇的管理技術與普通香菇稍有不同,在催花和育花期間,菇場的溫度應該保存在20度以下,最佳溫度12度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通風增氧加強光照也是花菇形成的主要因素。
除了以上管理要點以外,我們在培育花菇時還要做到精細管理,在制作基料時就應該創造條件打好基礎,比如在基料配比中,按照用水量配入0.5%糖、0.6%過磷酸鈣、0.3%尿素。在催花的時候,我們要給菇棒進行補給,特別是對缺水嚴重的菇棒進行補水,按照補水量,配入1%糖、0.02%硫酸鎂、0.2%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體注入菌棒,能增強和改善菌絲的營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