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多數是好氧性的。同其它生物一樣,食用菌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食用菌分解糖類等有機物質是靠氧化作用進行的,過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響食用菌的呼吸活動,而有礙生長發育。
一般在菌絲體生長階段消耗的氧氣不多,不過通氣與否對菌絲體的生長速度也有明顯影響。在子實體形成時期則需要消耗較多的氧氣,此時通氣好,氧氣充足,能促進子實體分化和長大。否則,通氣差,二氧化碳積累多,子實體就難形成,生長也慢。
當子實體形成后,呼吸作用旺盛,對氧氣的需要量急劇增加,此時若通氣不良,小食用菌會變黃死亡;開傘階段,氧氣不足,便不會散放孢子,孢子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也不會萌發。靈芝子實體在二氧化碳為0. 1%環境中,一般不形成菌蓋,菌柄分化成鹿角狀分枝。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10%時,沒有任何組織分化,甚至影響皮殼發育。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 1%時,猴頭菌形成珊瑚狀分枝;蘑菇、香菇出現柄長、開傘早的畸形菇。
為了保證菌絲體生長對氧氣的需要,培養母種時常將培養基制成斜面,培養原種和栽培種時培養料只裝到瓶肩處,而且裝料要松緊適度,并于中部從上到下戳一個洞。
為了保證子實體生長對氧氣的需要,當子實體原基一形成,就立即加強培養室的通風換氣,隨著子實體的長大,通風換氣也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