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袋料立體栽培節約空間,充分利用非芳香闊葉樹木的鋸木屑和碎料,經濟效益好,但是在種植時原料不可使用杉樹、松樹等針葉樹種和香樟樹等芳香樹種的碎料和碎木屑;養菌時注意雜菌的清除;出菇期間,為防菇蕾畸形,應及時劃口及疏除擁擠的菇蕾。
香菇袋料立體栽培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荒山荒地等空閑場地,充分利用農村大量空閑房屋,充分利用殼斗科、樺木科、胡桃科、大戟科、金縷梅科、山茶科、藤黃科、漆樹科、薔薇科等非芳香闊葉樹木的鋸木屑和碎料,創造出較好的經濟收益,是丘陵地區和山區農民就近脫貧致富的首選門路之一。今日就香菇袋料立體栽培的養菌、刺孔增氧催蕾、出菇管理技術進行介紹。接種后的袋料(又稱菌筒)一般放在房屋內養菌,用于養菌的房屋要求干凈衛生、通風、無陽光直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在70%以下。養菌期間,袋料溫度超過32℃時,及時通風換氣、疏散袋料、給地面灑水,以防止高溫燒菌。經過50多天的養菌后,袋料已長滿菌絲,此時要脫去外套塑料袋,將長滿菌絲的袋料移到棚架上出菇,袋料上棚架時,注意將菌筒未接種的一面朝下;每個菇棚的每排每層擺放菌筒2行,每行均勻擺放菌筒36個,即每個菇棚的2排6層棚架共擺放菌筒576個。如果直接將接種后的菌筒排放到出菇棚架上養菌,則要提前清除棚架周邊雜草、殺蟲消毒,并覆蓋好避雨和冬季避雪、保溫用的塑料薄膜,覆蓋好養菌期間遮擋太陽直射光用的遮陽網,再給每個菇棚擺放菌筒576個;菌筒在棚架上養菌期間,要做好棚架及周圍環境衛生,避免陽光直射袋料,高溫季節和晴天中午每天都要注意菇棚內的通風透氣,以降低發菌環境溫度,防止高溫燒菌;袋料長滿菌絲時脫去外套塑料袋。養菌期間如果發現袋料感染雜菌,應及時清除并消毒,以防雜菌蔓延為害。在香菇種植者相互協作的情況下,一個勞動力可承擔7個菇棚的生產經營管理。菌筒的全部培養料長滿菌絲,并出現類似于爆米花形狀的瘤狀物時,開始用編織毛衣的竹針或牙簽、鋼針對菌筒進行刺孔,以增加袋內氧氣供應,并催生菇蕾;第1次是在每個接種穴周圍刺孔1個;第1次刺孔后10~15天,少數菌筒出現轉色時,進行第2次刺孔,即在每個接種穴周圍刺孔5~6個,每個菌筒合計刺孔50~60個;注意每孔刺入深度為3~5 cm。第2次刺孔后,菌絲色澤逐步加深,并分泌出褐色的小水珠,原來白色的菌絲表面會形成褐色的菌膜。菌絲轉色期間,環境溫度要控制在18~28℃,最好控制在20~25℃,以促進順利轉色;菌絲轉色期一般為10~15天,轉色期間要求生長環境有適當的散射光。當菌筒剛開始萌發菇蕾時,表明菌筒已進入出菇階段;此時要及時給菌筒適當補水保濕,并撤除遮陽網,白天適當覆蓋塑料薄膜增溫,夜間適當通風降溫,以確保在5~24℃的溫度范圍內,人為創造10℃以上的晝夜溫差刺激,達到催生菇蕾的目的。菇蕾形成時,及時用種植香菇的專用小刀或刀片給菌筒菇蕾形成處的塑料袋劃口,以露出菇蕾,避免菇蕾畸形;同時將互相擁擠的菇蕾、形狀較差的菇蕾適當疏除,每個菌筒每茬保留18~20個長勢大小一致的健壯菇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