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一老板花了五萬元技術加盟費,生產反季節白靈菇20萬袋,朵菇無出,賠的血本無虧;某食用菌企業投資500萬元興建液體菌種生產線,引進的技術、設備導致趴窩;某生物公司花50萬購買的某珍稀品種栽培專利也以癱瘓。。。。。。。
所見所聞,食用菌同仁要記著,食用菌關鍵技術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一切還要靠自主創造。必須靠我們自己。
透視幾十年間的食用菌產業的興衰沉浮,不難發現其最大的敗筆在于,不明大勢,缺乏遠略。一些食用菌先進技術端倪初現的時候,不去搶占先機,布局新一輪發展,反而繼續大彈“老調”,遲滯了新的核心技術的研發。結果,痛失發展機遇,其原有產業優勢也因產業升級而喪失。
近些年來,很多食用菌企業面臨困境說明,“廉價技術與設備”的引進雖然會給食用菌企業帶來暫時的繁榮,但往往是以犧牲長遠發展前景為代價的。因為,倘若不能緊追潮流、長遠發展等方面去審時度勢,就難以判明食用菌高新技術的真正發展方向,甚至會引進自認為是高技術而實際上是產業升級中要被淘汰的“舊技術”、“低技術”,使食用菌企業在模仿中不斷背上新包袱,在追趕中不斷喪失新機遇。
而從許多食用菌企業發展歷程來看,食用菌傳統發展模式的成功會抑制自主創新的沖動,靠引進促發展的“拿來主義”“捷徑”,會養成依賴性,使一些食用菌企業滋長了惰性,削弱了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了“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使食用菌企業很難壯大。
食用菌企業的老板們,如果沒有面向未來、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如同路人沒有方向,航船失去航標,自主創新必然陷入迷途,食用菌企業發展前景堪憂,難免被市場經濟浪潮吞噬。
因此,我們呼喚食用菌產業的自主創新,必須是具有戰略思維、前瞻眼光的自主創新。只有以戰略思維去思考,才能有大智慧,明晰產業趨勢,洞悉發展潮流,制定科學規劃,明確主攻方向;只有以戰略思維去判斷,才能有大決心,堅定不移地搞尖端技術研發,集中投入攻堅核心技術,不會為一時的得失而錯亂方向,更不會因短期利益的誘惑,一哄而上,急功近利大搞拿來主義,不會在這個產業占鰲頭。
食用菌企業只有插上了戰略思維之翼的自主創新,才會更高更遠更強,才能開拓大境界,迎來大發展,應對食用菌產業的升級轉型。
最后我們學一下魯迅的的觀點,魯迅先生反對"送去主義",也反對"送來主義",提倡拿來主義.拿來主義者,"他占有,挑選。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