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 楊國良
從理論上講,1t堆肥接種1㎏菌種(1/1000),菌絲也能長透堆肥。然而這樣少的播種量發菌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堆肥感染雜菌的可能性增大,“苗缺易生草”嘛!從經濟效益來說,1㎡鋪100kg堆肥接種0.7~1㎏(1t堆肥接種7~10㎏)是較合適的。如果再加大菌種比例,雖然蘑菇產量還有所增加,但經濟效益反而降低,因為需要花較多的錢購買菌種。
蘑菇工廠都采用麥粒菌種,便于混入堆肥中,用起來很方便。蘑菇菌絲主要附存于麥粒表皮,長入麥粒內部的菌絲比較少,每克麥粒所含菌絲量為10~26毫克,即蘑菇菌絲僅占麥粒重量1~2.6%。由于蘑菇菌絲只不過薄薄地覆蓋在麥粒表面,因此麥粒菌種的耐熱性和耐貯存性較差,菌種長滿瓶后7~10天使用最佳。如果在2~5℃冷庫中貯存,一般不能超過1個月。在接種前1-2天取出來,放在20~23℃的室內使之恢復活力,有利于接種后萌發生長。在生產實踐中發現,經冷庫低溫保藏的菌種返回常溫條件,與未經低溫保藏過的同一批菌種比較,更易分泌黃色液滴和軟化,必須加以注意。
歐、美國家的蘑菇菌種由專業制種公司生產(增加附圖),提供給專業堆肥公司在隧道內完成大堆集中發菌(三次發酵)。接種是堆肥從發酵隧道轉移到發菌隧道的過程中完成的,菌種和堆肥混合的很均勻。隧道大堆集中發菌的優點是效率高、發菌快、菌絲健旺。但是,大堆集中發菌要求隧道具有空調降溫功能,對堆肥質量要求較高,如果料溫高于25℃或殘留氨氣過重,則會導致發菌失敗,大批堆肥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