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謙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級食用菌科技創新服務中心
【摘要】<正>花菇菌棒之所以會出現不出菇、出菇過多或過少、菇體過小或過大等一系列問題,多半是因為菇農忽視了菌棒出菇前的生理狀態,包括菌棒基質含水量、轉色和零星菇蕾的發生狀況,菌棒刺孔的通氣管理、排場上架時間與方式失當等。代料花菇菌棒安全越夏后,進入了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如何讓這些已安全越夏的菌棒出好第一潮菇,直接關系到整個生產周期的花菇產量高低和質量優劣,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管理工作。許多菇農把首潮菇稱為“領隊菇”。而在這“領隊菇”發生之前,還有一個出菇前的管理工作迄今尚未引起技術人員和菇農的足夠重視,致使后期不論采取何種催蕾方法,仍會出現菇木不出菇、出菇過多或過少、菇體過小或過大等一系列問題。1出菇前管理出菇
【中文關鍵詞】 花菇; 香菇; 食用菌; 代料栽培; 領隊菇; 出菇前管理
【文獻出處】 浙江食用菌,Edible Fungi of Zhejiang,編輯部郵箱,2009年04期 【DOI】CNKI:SUN:ZSYC.0.2009-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