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至21日,“第一屆廈門國際珍稀食用菌產業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佰翔會展中心圓滿落幕。會議緊扣行業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為海內外食用菌產業人士搭建信息交流、成果分享、共謀發展的資源平臺。
主旨演講環節,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主席、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譚琦研究員深入剖析了22種珍稀食用菌的產量及其發展狀況,并對產業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國際蘑菇學會主席Greg Seymour先生及其搭檔探討了中國食用菌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問題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濟問題、消費者觀念以及挑戰等;中國種子協會食用菌分會會長、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任首席科學家、首個食用菌領域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張金霞研究員圍繞“多樣性的食用菌生產”進行報告分享。
上午的高峰對話環節更是高潮迭起。董政先生、譚方河副研究員、張金霞研究員、李玉院士、譚琦研究員、陳啟楨博士、張亞先生7位專家學者就“中國珍稀食用菌如何進入西方主流市場”這一議題展開激烈討論。大家普遍認同,中國珍稀食用菌進入西方主流市場是必然趨勢,具有巨大的潛力。專家們對中國珍稀食用菌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期待它們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20號下午,日本KINOKKUSU株式會社常務取締役木村榮一先生、南非Farm 69 Organiculture Pty Ltd食用菌有機栽培負責人陳啟楨博士、印度蘑菇菌種生產商Milkyway Spawn公司創始人兼董事Anurag Saxena先生專家圍繞“珍稀食用菌產業發展”這一主題,詳細介紹了日本、非洲、印度食用菌產業的現狀、發展特點、市場趨勢以及面臨的挑戰,展示了深刻的行業洞察,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參考經驗。
20號至21號的珍稀食用菌栽培技術環節,17位專家學者圍繞黑牛肝菌、平菇與杏鮑菇、香菇、羊肚菌人工栽培、特色珍稀食用菌品種五個專題進行報告分享,他們結合各自的研究領域和實踐經驗,針對探討各類珍稀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生長條件、市場前景等關鍵問題,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知識和經驗。此外,該環節還舉行了“營養健康與烹飪美食”專題,共有2位報告專家圍繞食用菌的美食設計、營養成分、益處等方面進行報告分享,與會者大受啟發。
本次大會聚集了來自海內外的食用菌產業精英力量,旨在共同探尋珍稀食用菌產業的創新思路與問題解決方案,為珍稀食用菌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加快食用菌產業全球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