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天麻單品種聯合攻關小組‘十四五’攻關任務啟動會”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舉行,本次會議由湖北中醫藥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聯合主辦,由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黃岡綜合試驗站站長、湖北省中藥材體系首席專家、湖北中醫藥大學劉大會教授牽頭組織,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的3個崗位科學家、10個綜合試驗站站長、11個技術攻關小組成員、綿陽技術示范站團隊成員、以及外援專家成員和特邀嘉賓等4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遺傳改良研究室主任、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崗位科學家、中國中藥公司中藥研究院副院長王繼永研究員主持,會議特邀湖北省果茶辦公室業務主辦陳盛虎 、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秘書長、易菇網趙雄總裁、九信(武漢)中藥研究院吳衛剛院長、黃岡農科院中藥材團隊負責人、作物栽培所王明輝副所長等參加本次會議。
劉大會教授代表天麻聯合攻關小組做匯報時提到,天麻單品種聯合攻關小組由11個崗站負責人+2個外援專家組成,并詳細梳理了天麻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針對較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其表示,未來將圍繞天麻的遺傳改良、栽培土肥、病蟲草害、加工、產業經濟等方向進行研究攻關,并列出了詳細的任務計劃與目標。
劉大會教授代表天麻聯合攻關小組做匯報時提到,天麻單品種聯合攻關小組由11個崗站負責人+2個外援專家組成,并詳細梳理了天麻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針對較突出問題進行了分析,其表示,未來將圍繞天麻的遺傳改良、栽培土肥、病蟲草害、加工、產業經濟等方向進行研究攻關,并列出了詳細的任務計劃與目標。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袁媛研究員作為天麻聯合攻關小組外援專家,就其團隊近年來有關天麻的研究進展工作進行了報告,主要就1個蜜環菌菌株、1個促生菌菌株、1個用于保鮮的試劑、1個用于誘導圓球莖的試劑、1套優異種質篩選的分子標記等內容進行了講解,袁媛在報告中提到,天麻與蜜環菌的共生關系中,應該屬于一個生態系統,可能存在著多種微生物成員對天麻的生長造成有益影響,在對天麻共生微生物的研究中篩選到了既能促進天麻生長又能促進蜜環菌生長的菌株,下一步將應用到田間試驗進一步觀察在實際生產中的效果。
此外,各聯合攻關小組成員也對有關工作分別做了匯報。由6名專家組成的評議專家組對天麻單品種聯合攻關內容進行了評議,專家組成員一致表示本次會議準備內容基礎扎實,涉及天麻研究的覆蓋面寬,體系內外專家相結合,攻關團隊成員優勢明顯,總體攻關計劃內容較為充實,研究意義重大。各專家分別對有關計劃內容提了補充建議,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辦公室主任、土壤和產地環境污染管控與修復崗位科學家郭蘭萍研究員在建議中提出,未來攻關計劃可考慮天麻的品種特色,突出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比如代料栽培取代大量消耗林木資源的研究、天麻與冬蓀或其他作物輪作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要作為重點研究內容,在產業直接經濟效益的基礎上,要擴大對生態環境綜合效益的考量,要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在天麻列入藥食同源背景下,當前研究任務在傳統著重于生物學特性角度的基礎上,要適當調整以市場為導向,從消費者角度來考量,將天麻品種加以區別,從藥用和食用的不同側重點,評估生產品種的導向和分化,加強對不同市場需求的產品品牌和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王繼永研究員在小結發言時表示,天麻的研究是一套復雜的技術體系,從各位專家的報告和任務計劃來看是可行的,建議從“有序、有效、安全”三個角度來逐步推進攻關任務,對各產區的宏觀布局上進行指導,擴大不同區域的試驗;天麻產業發展要守住天麻是中藥材的底限,哪些是藥,哪些是食品應加以區別;攻關計劃要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加強技術成果轉化,要加強與企業的互動,重點研究對產業發展有價值的問題;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自主創新團隊,支撐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