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位于湘西南、湘黔桂三省接邊區域的靖州自古就產野生茯苓,因生態、氣候、土壤適宜,上世紀70年代,靖州即開始茯苓人工種植。歷經四十余年,靖州茯苓菌種生產、茯苓種植、加工和銷售等相關產業得到空前發展,茯苓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作為全國最大的茯苓原料交易、茯苓菌種供應、茯苓初級產品加工、茯苓新產品研發和精深加工中心,靖州享有“中國茯苓之鄉”的美譽。
依托于靖州的地緣優勢以及產業發展現狀,2017第二屆全國茯苓會議將于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在靖州召開,致力將茯苓產業發展成為靖州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增長、財政增效的重要產業之一。
尋找問題 如何實現茯苓產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茯苓種植行業整體處于快速成長期, 2011-2016年茯苓出口金額累計21272.41萬美元,出口總量達55678.41噸。每千克茯苓出口單價累計增長20.8%,但也存在著規模化集中化程度不高,茯苓行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精深加工產品不足,產品附加值偏低等問題。如何讓茯苓產業發展在新型化、產業化、規模化取得重大突破,最終實現茯苓產業綠色、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據專家們介紹,加快發展茯苓產業,有利于新興健康產業的發展;茯苓產業能夠直接為農民帶來長期穩定的可觀經濟收入,加快發展茯苓產業,有利于促進貧困地區精準扶貧;茯苓作為藥食同源的道地中藥材,具有十分可觀的研發潛力,是健康領域的朝陽產業,要大力開展科技研發和創新,不斷培育新品種和創新栽培技術,保持茯苓產業發展后勁。重點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帶動產業發展。
精準發力 “以會促產”協調有序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中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委員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承辦的2017第二屆全國茯苓會議將于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在靖州召開,以全國性會議,進一步加強對“靖州茯苓”品牌宣傳,以精準發力提高脫貧攻堅成效。
據了解,會期將舉行大會主題報告、專題報告、茯苓產業發展圓桌論壇、茯苓會議展覽、茯苓養生烹飪大賽、茯苓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作會議、茯苓生產加工企業、示范園及栽培基地參觀等活動,共同分析茯苓行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交流茯苓行業發展的最新科技動態,推動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