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月,2014第三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德江)國際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將在德江縣召開,這為德江天麻產業發展帶來新契機,必將翻開天麻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然而,自古天麻佳品出貴州,各地天麻產業發展迅猛。外界發出驚呼,德江緣何能舉辦此次盛會?德江縣科技局局長曹永直一語道破:“近年來,德江致力于發展天麻產業,目前,全縣已發展到70萬平方米,天麻飲片、天麻保健酒等加工企業應運而生,讓德江成為名符其實的天麻產業主產縣。”
如今,德江縣圍繞天麻產業,將做大基地、做長產業鏈、做強品牌,向天麻大縣邁進。
天麻從低迷走向繁榮
德江縣沙溪鄉四堡村村民鄧國高去年天麻收入達到40萬元,今年他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準備大賺一把,他說:“等這一天我們等了很久了。”
的確,德江天麻產業近幾年才走上發展正軌。上世紀90年代初,德江全縣天麻種植面積曾達到30多萬平方米。后來收購天麻的主要企業天麻酒廠因經營不善倒閉,天麻因銷路斷了,而大量滯銷,農民遭受了巨大損失,種植積極性一度受到重創。
近年來,為了解決天麻的滯銷問題,重燃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德江縣在不斷探索中找到了天麻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2007年,我們縣申請地理標志產品,其中有11個鄉鎮獲批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這無疑讓我們天麻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了很多,增加了天麻的銷售數量。”曹永直說。
文玉朝是德江縣堰塘鄉村民,聽說家鄉再次發展天麻產業,他毅然放棄在外高收入的工作,用幾年打工掙的錢投資種植天麻。剛開始的時候并不順利,2012年他種植的1000平方米天麻因為南方電網架設高壓線路損失了80%。然而他并沒有放棄,第二年又重新種植天麻,這一次發展了2000平方米,當年產值達20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陸續開始種植天麻,今年他還組織當地的11戶群眾成立了天麻生產協會。他感嘆道:“回家發展天麻就是好啊!不僅僅是自己致富,還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這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天麻的“強勢回歸”改變了該縣很多農民的生活。沙溪鄉四堡村的鄧國高種天麻發財了,成為村里的名人。說起曾經的鄧國高,大家直搖頭。沙溪鄉一負責人對記者說:“種植天麻以前,他就是個無業游民,每天的‘工作’就是串門,今天串這家,明天串那家,后來大家都開始反感他,不想搭理他。”2011年,德江縣幫扶干部幫助他家時,建議他發展天麻。當時鄧國高勉強答應種植100平方米試試,在企業的技術指導下,那一年鄧國高收入15000元。他的種植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之后的兩年又陸續向政府爭取了3000平方米和9000平方米的種植任務。鄧國高說:“2013年,我種了約9000平方米天麻,預計每平方米收獲10斤天麻,每斤按15元算,那么我今年會有135萬元的收入了。”
現在德江縣20個鄉鎮都發展天麻。截止目前,全縣天麻種植面積達到70余萬平方米。正常年景鮮麻總產量達1000噸,產值超過1億元,共帶動農戶1萬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