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菇又名阿魏蘑、阿魏蘑菇、白阿魏蘑、阿魏側耳,是干旱草原上具有代表性的蕈菌。由于其子實體脆嫩可口,香味濃郁,有草原牛肝菌的美稱;又因其具有消積、殺蟲、治療肉積、痞塊、久瘧、疳勞等藥效,當地群眾譽之為天山神菇和西天白靈芝。后來由于過度采摘和牲畜踐踏,自然資源遭嚴重破壞,野生阿魏菇逐年減少。野生阿魏菇主要分布于新疆噶爾盆地荒漠區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區,其中阿勒泰地區青河縣的阿魏菇知名度最高。因野生阿魏菇僅產于特定季節、產量少、采摘困難,現在市面上的阿魏菇以人工培育為主。阿魏菇如何進行人工栽培?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
栽培時間
阿魏菇菌絲的生長適溫為5℃~32℃,但在溫度為25℃的環境中生長最快,其子實體生長的溫度以8℃~15℃為佳。栽培阿魏菇時一般在9~10月制作菌袋,11月至翌年4月進行出菇管理。
栽培場所
栽培場所可采用農村的閑散房屋(必須進行改造),在栽培場所內既可以單層擺放在地面上栽培,也可以進行墻式栽培,還可以擺放到多層菇架上栽培,以提高菇房單位面積的利用率。不論采取哪種擺放形式栽培阿魏菇,周圍環境一定要清潔、衛生、無蟲害、無污染,還要用硫磺熏蒸處理。 栽培區域內要通風良好,空氣清新、干燥。
栽培原料可將農林副產品進行合理搭配,配制出營養全面、物理性狀好的培養料。常用的材料有棉子殼、木屑、甘蔗渣、麥草、稻草、麩皮等,再配以碳酸鈣、磷礦粉等礦物質,這些材料均要求新鮮、無霉變、沒有受潮結塊現象。
培養基配方
1、棉子殼78%、麩皮20%、碳酸鈣1%、磷礦粉0.95%、酵母片0.05%;
2、雜木屑78%、麩皮20%、碳酸鈣1%、磷礦粉0.95%、酵母片0.05%。
菌袋制作及菌絲培養
阿魏菇菌袋可采用低壓聚乙烯塑料袋,規格為15cm×28cm或17cm×33cm,按比例稱取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左右,攪拌均勻即可裝袋,選用14×55cm袋料用裝袋機裝袋。每袋大約在3.2~3.4斤重。滅菌與接種
將培養科98—100℃滅菌10—12小時,待菌袋冷卻后進行接種發菌和菌袋培養;
接種時必須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
菌袋培養時,料溫應保持在18―23℃,在菌絲培養過程中,料溫會逐漸上升,當料溫達到25℃時;
要及時翻堆,同時打開門窗散熱,接種5—7天后,需要進行檢查菌絲是否吃科,有無雜菌感染等,以后每隔5—7天翻堆一次,發現雜菌應立即淘汰。菌袋培養50-60天,菌筒成熟,袋內菌絲起波浪狀或形成少許原基。待菌絲到碗口大時即可移入消毒干凈的菇房管理。
水分溫度要求
阿魏菇菌絲和子實體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水分,子實體在空氣相對濕度87%~95%時生育正常。由于阿魏菇個頭大,菌肉厚,因此抗干旱能力比其他蕈菌強。在低溫(6~7℃)干燥條件下,菌蓋表面常發生龜裂。阿魏菇是一種中低溫型食用蕈菌,菌絲生長的最適溫為25~28℃。在25℃下,阿魏菇菌絲30~65天達到生理成熟,在35~36℃菌絲停止生長。
出菇管理
阿魏菇菌袋在25℃左右的溫度條件下培養1~1.5個月后,菌絲即可長滿菌袋。當菌絲長滿袋7天左右,即可進入出菇管理。先將菌袋擺放在經過殺菌、殺蟲處理過的菇床上,再用以下方法誘導出菇:
1、將空氣相對濕度調整到85%~95%;
2、將溫度調節到12℃~15℃;
3、每天進行通風,以利于空氣的對流,保持栽培空間有充足的新鮮空氣;
4、將光線調整到200~1500勒克斯。
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線和空氣條件下,菌袋內很快就長出原基。當菌袋培養料面上出現子實體原基后,即可拔掉菌袋的棉塞和脫掉菌袋上的套環,將空氣相對濕度調整到95%左右,促使原基繼續長大。當原基長到2cm大小時加大通風量,將空氣相對濕度降到80%~90%時,可將溫度調整到15℃~18℃,在此條件下培養至子實體菌蓋由內卷逐漸開始平展后采收。阿魏菇一般只收獲1次,采收完應將菌袋及時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