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一般只在秋末、冬季和早春栽培。然而反季節栽培的金針菇可在5-11月上市,彌補了高溫期市場上金針菇的空白。可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現將金針菇反季節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季節及菌種
反季節栽培可于2-4月播種,5-7月出菇,或于8-9月播種,9-11月出菇。經篩選有兩個當家良種:
(1)金高1號,菌絲生長快,出菇極耐高溫(12℃-34℃出菇),適宜延后栽培。
(2)CoB18, 菌絲生長極耐高溫(耐38℃),廣溫型出菇(5℃-30℃),適合提早栽培。
這兩個品種均具有菌絲健壯,抗逆性強、高產質優等特點。
2、配料與袋料
較為合理的培養料配方為:棉籽殼35%,木屑40%,麩皮(或米糠)18%,玉米粉2%。料拌勻后調含水量60%—65%,pH值6.5-7.5之間,裝入17cmx38cmx0.005cm的低壓聚乙烯塑料折角袋中,料高15cm左右(折干料每袋300克),壓緊后在料的中間扎一個深10cm的孔(使菌絲能沿孔表面往下走,并向周圍擴展,以迅速占領培養料),用無棉蓋體封口。
3、滅菌和接種
采用常壓滅菌,100℃蒸汽中保持12小時。滅菌后的料袋趁熱搬進無菌室,散放讓其冷卻,這樣料袋由于聚冷而緊縮,栽培中就不會產生側壁長菇而消耗培養料養分的現象。待料溫下降至30℃以下時打開袋口接入菌種。接種按無菌操作進行,并隨即復原封口。
4、菌絲體培養
接種后的料袋置清潔、干燥、通風、陰涼的室內培養。門窗白天要避光,夜間打開通風。培養袋的溫度控制在30℃以下,遇持續高溫應采取拔灑涼水等降溫措施。春季空氣相對濕度大,應在室內放木炭、石灰等吸潮。一般經20-25天培養,菌絲可發滿袋。
5、出菇期管理
出菇應設上下對流窗,門窗均裝上80目紗。將發好菌的菌袋搬進出菇房,置于用水潑濕的地上,袋與袋之間留一定間隙,每5行留一條通道,這樣既有利于菌袋通風散熱,也便于管理。出菇階段主要要做好降溫、增濕工作。白天封閉門窗,避免陽光射進引起高溫,晚上打開所有通風窗,讓西北風吹進菇房,促使溫度下降。菇房的墻上可掛上用蘆葦、茅草織成的草簾,向草簾噴水,這樣既能增濕,又能隔熱降低溫度。栽培時采用再生出菇法,以提高產量。
6、病蟲害防治
菇房要經常使用3%的漂白粉劑,或2%土霉素,或0.2%3B消毒劑進行消毒,并噴敵殺死、殺滅菊酯、敵敵畏、馬拉硫磷等殺蟲劑,防治昆蟲的危害和病毒的傳播。在子實體形成后,可噴植物生長抑制劑比九(B9),這樣可提高金針菇高溫、抗病能力,達到高產和穩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