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1.菌種過老,用種量過大,在菌絲尚未長滿或長透培養料時就出現大量幼蕾,因培養料內菌絲尚未達到生理成熟,長到幼菇時得不到養分供應而萎縮死亡。
2.料面出菇過多過密,造成群體營養不足,致使幼菇死亡。這種死菇的顯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
3.采收成熟的子實體時,床面幼菇受振動、碰傷,引起死亡。4.病蟲侵染致死。表現為小菇呈黃色腐熟狀或褐色軟腐狀,最后干枯;濕度大時,呈水漬狀,用手摸死菇發粘。檢查培養料,可見活動的菇蠅、螨類等。
防治方法:
1.生產上要避免使用菌齡過大的菌種,當菌種培養基上方出現珊瑚狀子實體或從瓶蓋縫隙中長出子實體,說明菌種的菌齡已較大,應限制使用。當瓶底積少量黃水時就無使用價值。菌種的最佳用量為栽培料的4%~12%,生料栽培時多,熟料栽培時少,切忌盲目增大用種量。
2.當料面出現幼菇過多過密時,可以人為地去除一部分幼菇,以減少營養消耗。也可用畜用復方腐殖酸鈉400倍液噴施培養料,或用比久(B9)5克,硫酸鎂20克,硼酸5克,硫酸鋅10克,維生素B1250毫克,尿素20克,對水50千克配成復合營養液噴施,補充營養,促進子實體快速膨大。
3.采收成熟的子實體時,動作要輕,用鋒利的小刀沿子實體根部割下,避免振動,碰傷幼菇。
4.菇棚啟用前,要先做好場地的防蟲殺菌工作,撲滅菇蠅、雜菌等。按每m3用硫磺10~12克,甲醛8~10毫升,敵敵畏1~2毫克,封悶熏蒸24小時,連熏2~3次。老菇房四周還需用石灰水涂刷。這樣基本上能保證整個栽培周期不發生較重的病害。在出菇期一旦發生菇蠅等害蟲危害,對床栽的用菇蟲凈3000倍液直接注入料內,每50千克培養料注2.5~5千克藥劑,但注意床內不能長期積水。對墻式袋栽的,用菇蟲凈3000倍液倒入袋內浸泡1天,第二天倒出多余藥液,連續處理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