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環境溫度:盡量將環境溫度維持在生長范圍內。有機杏鮑菇的生長溫度為6℃~25℃,在6℃~15℃菇體生長遲緩,但菇體組織細密、色澤美觀,可培育出優質菇。
控制環境濕度環境濕度不宜太高,在6℃~15℃的溫度下,每天菇棚內噴水1~2次即可,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不需每天都噴水,可根據外界氣溫變化靈活掌握。維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即可。
注意加強通風:在6℃~15℃的環境下,一般每天通風1~3小時即可,可在中午或午后通風。尤其是在寒冷冬季,要防止在夜間通風使菇場溫度太低而發生凍害。
控制出菇光線氣溫在15℃以下,陽光直射并不影響菇體生長,其顏色也不發生變化,但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強光直射會使菇體發黃變質。
優質菇的標準:菇體圓滑、無雜色,呈棒狀或保齡球狀,重量50克以上、200克以下,菌蓋直徑2~6厘米、厚度1~4厘米、菌柄5厘米以上。
按照這樣的標準去培育杏鮑菇,需做以下工作:
菇蕾期疏菇:按優質標準去管理,每個菌袋的出菇端最好只留1~2個菇蕾。
加強通風:只有加強通風,才能促進菌蓋生長發育,抑制菌柄生長。
減少菇期用水量:菇期用水量過多,會導致菇含水量過高,使菇體表面產生較暗的條紋或產生裂縫,從而影響菇質。
適當提前采收:提前3~5天采菇,可保持菇體的白度,防止采菇后在貯運過程中菇體發黃而影響質量。
杏鮑菇采收的標準:杏鮑菇的子實體在七成熟時采收較適宜,此時菇體外觀致密有彈性,菌蓋邊緣內卷呈半球形,菌褶還沒有形成。菌蓋平展、菌褶形成、接近成熟時采收,會使品質下降、儲存期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