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杯傘、俗名豬肚菇,大漏斗菌;又有筍菇、紅銀盤之稱;屬中高溫型食用菌品種,子實體群生或單生,菌蓋淺漏斗狀,棕黃至白色,菌肉白色;菌柄柱形,中生內實,地下部分上粗下細,其長度因覆土層的厚度而異。
營養。有機大杯傘的生長發育需要碳源、氮源、微量礦質元素和維生素。雜木屑、蔗渣、棉子殼、稻草中所含木質素、纖維素和麩皮(或米糠)、玉米粉等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等有機物質,經合理配制都能滿足其營養需求。
溫度。大杯傘菌絲生長最適25~28℃;子實體發育23~32℃,屬偏高溫型的食用菌,子實體生長期間溫差太大,菇體的質量差。
水分。菌絲生長階段培養基含水量60%~65%;子實體發育階段空氣相對濕度80%~90%.大杯傘的生長期間,適宜的氣溫較高,空氣水分蒸發快,對水分需求量增加,適當提高覆土層的含水量。
氧氣。菌絲生長階段需要較好的空氣條件,菌絲長滿后原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濃度。所以,豬肚菇栽培時在培養料面覆土才能出菇。原基分化與發育需要充足的氧氣,保持栽培環境的空氣新鮮能有效促進原基分化和菌蓋發育。
光照。大杯傘在菌絲生長階段不需光照,培養環境以黑暗為好。子實體原基的形成,需有微弱的光照,子實體的分化需適當增加光照,有利于提高子實體的產量和質量,太弱易長成棒狀,但直射光和光照過強會抑制子實體的形成而降低產量。
pH值。大杯傘對培養基質要求偏酸性,培養基滅菌結束后的pH 5.5~6.5,菌絲生長迅速、潔白,并能形成子實體。酸性太強pH 3.2以下則菌絲不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