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瓜園香菇場期間(1981~1984),本人絕大部分時間住在香菇場,偶爾也到山下周家灣的美滿大隊客房或者三里崗區政府客房小住1~2天,順便給美滿大隊領導、三里崗區政府領導匯報工作。在木瓜園香菇場與美滿大隊、三里崗之間往返,上下全程步行。因為常常陪同區政府領導和大隊領導到各個菇場指導香菇生產,經常給菇民進行技術培訓,三里崗上上下下很多人一眼就能夠認出呂某。拖拉機是當年的主要運輸工具。有幾次我在公路上走著走著,就有拖拉機在我身邊慢慢停下,駕駛員熱情地邀請我上他的拖拉機,帶我一程。那種感覺真美。
回顧湖北隨州香菇產業的發展,在創業初期作出過貢獻的還有一人——武漢知識青年連大軍。當時他是三里崗區供銷社的職工。連大軍對于香菇段木栽培興趣極大,聰明好學,悟性極高,栽培香菇幾乎成為他的專職。段木栽培香菇的各個步驟,主要包括準備段木、準備菌種、整理菇場、人工接種、上堆定植管理、排場發菌管理、翻堆、蔽陰、澆水、出菇管理、采收與干制加工。當年,連大軍摸索出菇木越夏管理的經驗,蔽陰第一,澆水第二。不可以顛倒,不可偷懶。如果不蔽陰,光澆水,菇木中的菌絲體會很快衰竭死亡。這是符合科學道理的生產經驗。通過連大軍現場示范,三里崗的菇民很快掌握了菇木安全越夏管理技術,為當年秋菇豐收打下了基礎。
回顧湖北隨州香菇產業的發展,香菇加工貿易當然不可或缺。加工貿易是香菇由土特產(產品)變為商品,變成效益的重要手段。20世紀80年代,三里崗的菇民多在當地提籃小賣。稍后,雷裕國、陳世貴、賈運良等青年人,開始南下廣州,拓展香菇市場。生意人既要有經商的天資,也要有吃苦的精神。當年這些青年人到廣州買香菇(干香菇),從三里崗到廣州,下火車后到農貿市場買掉香菇,再從廣州返回三里崗。幾天幾夜人一直在火車、汽車上。有時候沒有座票,只能找個地方席地而坐,十分辛苦。南下廣州不僅僅拓展了香菇市場,也提升了三里崗人對于香菇采收、加工、分級與包裝等后續技術重要性的認識。通過近30年的市場洗禮,隨州市的裕國菇業、三友食品、神農生態、炎帝科技等龍頭企業脫穎而出。這些企業具有國際一流的香菇加工條件,產品暢銷世界各地。2013年,隨州香菇年產值超過百億元,出口創匯6.5億美元,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可歌可賀。
愿包括裕國菇業在內的隨州香菇產業,沿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