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榆樹茬子栽培榆耳技術


    【發布日期】:2014-12-30  【來源】:中國有機農業網
    【核心提示】:榆樹茬子栽培榆耳技術

    榆耳,俗稱榆蘑,主要產于東北東部山區,是一種十分珍稀的野生食藥兼用菌。其營養十分豐富,含有蛋白質、糖類、VE、VB1、VB2、鈣、鎂、磷、鋅等微量元素及谷氨酸、賴氨酸等人體必須的各種氨基酸。榆耳子實體具有特殊風味,為珍稀美味食用菌,也是一種藥用菌。藥理及實驗表明,榆耳有較強的抗炎、抗潰瘍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以治療腸炎、痢疾、胃潰瘍等疾病,對消化系統的癌癥有較好的預防和抑制作用。經常食用榆耳,可以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下面為大家介紹榆樹茬子栽培榆耳技術:

    近年來,人們對榆耳的食、藥用價值認識加深,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由于野生資源瀕于枯竭,加上人們破壞性地采集,所以在市場上欲購難求,價格倍增。

    袋料栽培榆耳雖然成功,但因其色澤、口感、質地都遠不及野生榆耳,所以市場上不受歡迎,特別是不受外商(主要日本)及臺商青睞。

    近幾年,我們利用家榆和春榆的樹茬子人工栽培榆耳,效益頗豐。每立方米榆樹茬子可產榆耳干品15kg,用樹茬子栽培所產榆耳,色澤、質地、口感與野生榆耳完全一樣,所以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現在最低價格是300元/kg。

    1 生物學特性

    榆耳子實體分單片生或覆瓦狀疊生2種,背向上生,無柄或有短柄,膠質,新鮮時柔軟,干后堅硬。菌蓋成熟時直徑2~15cm、厚3~6mm,表面灰白色或桔黃色,背面有松軟的絨毛,且有小疣,菌面粉紅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近膠質。孢子無色、卵形。

    榆耳子實體主要生在家榆和春榆的枯樹干上,特別是砍伐后的樹樁,下部發生密枝,形成良好的陰蔽條件,榆耳就生長在枯死和尚未枯死的結合部位上,于8、9月份大量發生。

    2 生活條件

    2.1 營養

    榆耳能分解利用葡萄糖、糊精和可溶性淀粉等碳源,還能分解利用木材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不利用木質素;也能分解利用豆粉、麥麩、米糠、蛋白胨等氮源,而不能利用無機氮源,所以,培養基可以添加氮源,而不應使用化肥。培養基中還必須加入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鈣等無機鹽為輔佐營養。

    2.2溫度

    榆耳屬低溫結實性菌類,菌絲生長溫度為5~30℃,適溫為20~27℃,以25℃為最佳。30℃以上菌絲生長雖然很快,但菌絲不健壯、細而弱;35℃以上則易死亡。

    子實體原基形成以10~22℃為宜,原基分化以17~22℃為最佳溫度范圍。實踐證明,在30℃以上溫度發菌,即使以后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也不能形成原基;而25℃環境發菌,對形成原基最為有利。

    2.3水分

    榆耳菌絲在基質含水量40%~75%下均能生長,以60%~65%為佳。

    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空氣相對濕度要達到85%,低于80%原基不易分化,低于70%時原基不分化。在榆耳形成以后,在干、濕交替的環境下耳片發育良好,且可預防雜菌感染。

    2.4光照

    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子實體發生需要散射光的刺激,且能影響子實體色澤。

    2.5空氣

    榆耳為好氣菌,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均需新鮮空氣。在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不足,將抑制生長或呈現腦狀畸形。

    2.6酸堿度

    pH為4~8菌絲均可生長,最適pH為5.5~7。

    3 菌事安排

    3.1菌種分離及擴制

    采用子實體組織分離。切取耳片組織1小塊放到 PDA培養基上,25℃條件下培養,萌發生長后挑取先端菌絲純化培養,獲得母種。菌絲體初為白色,后期轉為微黃色,菌絲絨線形,絨毛狀,有鎖狀聯合。將母種接入木屑培養基,經培養即為原種,然后再擴制栽培種。一般約30天滿瓶。

    3.2制種和栽培時間

    東北地區自3月中旬至5月上旬實行播種,向前推40天擴制栽培種。

    3.3原種和栽培種培養基及組成。

    4 樹茬子栽培

    4.1樹種選擇和處理

    適宜榆耳生長的樹種以家榆和春榆為佳。在落葉后至萌芽前將樹茬子砍伐,其枝丫樹徑在5cm以上的都可應用。剃枝后鋸成1m的木段,“井”字形擺放在通風向陽處,底部以石塊墊高20cm,頂部蓋草簾,使其失水、組織死亡。

    4.2播種發菌

    在樹茬子上鉆孔,穴距10cm、行距5cm,孔徑1.2cm、孔深1.5~2.0cm,梅花形錯開,接入菌種至樹皮,然后用黃泥和木屑7∶3配比混合均勻,再以50%可濕性多菌靈800倍液調濕,將接種孔涂抹封閉。

    在環境清潔、背風向陽處挖坑,深1.3m、寬1.6m,長度視生產量酌定,坑底墊石塊,高約10cm,將木段“井”字形堆放,以草袋片覆蓋,再加塑料薄膜保溫、保濕。當自然溫度達到18℃時,把木段搬出,地面陰棚下井字形堆放,地面用磚石墊高15cm,堆高不超過1m,上面加蓋針葉樹枝,以防陽光直射木段。為使發菌均勻一致,每隔10天翻堆1次,上、下換位。每5天噴水土次,使木段保持適當的含水量,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在80%~85%。當堆溫超過25℃時,要噴水降溫。

    4.3出耳管理

    一般需60~90天的發菌,木段的斷面上就有菌蕾發生。因為第1年90%以上的子實體都是從木段截斷面上長出。為增加出耳面,可將1m長的木段截成3段,每段33cm。截段以后。應進行浸水(水一定要清潔),使含水量達到65%以上,浸水后榆耳大量發生。此時務必要加強散射光照和通風透氣,并經常噴水,使其達到干-濕-干-濕,并形成晝夜溫差,以利榆耳生長發育。

    4.4采收加工

    當耳片充分展開、耳根收縮、邊緣卷曲、耳色由粉紅色轉為褐色時,便可采收。可用無菌刀將耳片割下,采收后2日內不要噴水,待耳根重新發育后,再噴水以免耳根腐爛。將采后耳片利用陽光曬干或低溫烘干,使其含水量在13%以下,置聚乙烯塑料袋內保藏。

    4.5病蟲害防治

    榆耳抗逆能力比其他食用菌較弱,生產中極易遭受霉菌污染,而以木霉菌為嚴重。此外還容易遭受菌蛆、螨蟲、跳蟲侵害。

    病蟲害要以防為主,防大于治。耳場要建在遠離(300m以外)村莊、牧場和公路,且空氣清新、水質清潔的地方。閑亂雜人禁止入內,工作人員要講衛生。一旦發生病蟲害,其防治方法與其他食用菌基本相同。

    5 活樹茬子栽培

    5年來,探求在活樹茬子上栽培榆耳,也初步獲得成功,已經申報了國家專利,此法是利用成片的活樹茬子或是人工造林,在適當時期,把榆樹在1.5m高處截斷,然后榆樹重發新枝,形成陰蔽后,在其半枯半生位接入菌種,加強管理,于下一年開始產耳。此技術優點是1次接種,多年產耳,直到樹木死亡為止,適于大面積栽培。

     
    關鍵詞: 榆耳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玛沁县| 宾阳县| 灌阳县| 仁怀市| 九龙县| 五华县| 巴林右旗| 牡丹江市| 巍山| 孝感市| 白城市| 怀化市| 定南县| 中卫市| 教育| 武陟县| 高雄县| 通州市| 宜州市| 忻州市| 建平县| 高州市| 普格县| 腾冲县| 化隆| 沙湾县| 子长县| 安化县| 南充市| 石棉县| 遂平县| 聊城市| 枞阳县| 台州市| 维西| 五华县| 闸北区| 庆城县| 莒南县|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