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食用菌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14-12-20  【來源】:種植養殖網
    【核心提示】:食用菌栽培技術

    草菇

    一、栽培時間

    日氣溫穩定在23℃~30℃是草菇栽培的適期。自然條件下栽培,播種期在6~7月。

    二、品種選擇

    目前生產上可選用V23(大粒)、V37(中粒)、V20(小粒)、V35(中粒)等優良菌種

    三、原料準備

    選擇干燥、無霉變、不腐爛的秸稈,使用前將其暴曬3~5天,截成10~15厘米長的段或打碎,其他輔料要求無霉變、無結塊。

    四、培養料配方

    配方一:稻草或麥秸75%,畜禽糞5%,麩皮2.5%,肥土10%,石灰5%,過磷酸鈣2.5%。配方二:稻草或麥秸75%,麩皮(米糠)10%,石灰5%,尿素1%,過磷酸鈣2%,畜禽糞7%。以上培養料的水分含量保持在60%~70%,pH值保持在9~10。

    五、培養料的調配與發酵

    將秸稈放在2%的石灰水中浸泡6~8小時,撈出瀝水,再與其他料混合均勻,每噸培養料噴250毫升敵敵畏。將混合好的培養料堆成寬、高均為1米、長度不限的堆,上蓋薄膜進行發酵。當堆溫升為65℃~70℃時,開始翻堆,以后每天翻堆1次。發酵6~10天,翻堆3次。

    六、鋪料播種

    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鋪在畦床上,厚度為10~20厘米。菌種挖出后,以10厘米×10厘米的穴距進行穴播,稍壓實拍平,用種量為培養料的10%。播種結束后,在畦床上覆蓋薄膜保溫、保濕。

    七、菌絲生長階段管理

    (一)溫度調控。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32℃~34℃,空氣濕度保持在80%~85%。當料溫超過35℃時,要揭薄膜通風降溫,并用錐形棒在培養料上扎通氣孔。水分含量偏低時,適當噴水調濕。若水分含量高,應揭薄膜排濕。

    (二)檢查菌絲定植情況。正常情況下,播種后2天,料溫上升,菌絲萌發,3天后菌絲向四周蔓延,5天左右菌絲布滿料面并向料層深處擴展。若播種后3天菌絲不萌發,但料溫正常,說明菌種老化,應及時補種。

    (三)加強通風。菌絲定植前,每天早、晚通風,每次通風20~30分鐘。菌絲定植后,要加大通風量,并延長通風時間。(四)調節水分。當菌絲布滿料面并有幼菇出現時,噴1次水,水溫要與料溫相同。從播種到原基形成需7~10天。

    八、出菇期管理

    (一)揭薄膜增加通風量。當子實體原基形成時,立即將薄膜抬高撐起。

    (二)勤噴水保持空氣濕潤。子實體生長要求空氣濕度保持在90%~95%,地面和空間要勤噴水,但料面上要少噴水,保持料面濕潤即可。幼菇時期不能直接向菇體上噴水,以防幼菇腐爛。陰天少噴水,早、中、晚都要通風,雨天不噴水,風天適當通風。

    (三)調控菇房溫度。子實體生長的適宜溫度為32℃~34℃。若料溫過高,應揭薄膜降溫,或在棚頂加遮陽物。當料溫低時,要減少通風次數,蓋嚴薄膜保溫。

    白靈菇

    一、栽培時間

    反季節栽培的接種期在6~7月,經過20~30天發菌,于7~8月越夏,9月底至10月出菇。

    二、培養料配方

    配方一:棉子殼94%,玉米面2.8%,石膏1%,右灰2%,尿素0.2%。配方二:棉子殼40%,木屑40%,麩皮10%,玉米面8%,糖1%,石膏1%。以上配方水分含量保持在60%~65%。

    三、培養料的調配與發酵

    將易溶于水的糖、尿素等在水中溶化,其余原料混合后加水反復拌勻,堆成寬1~1.5米、高1.2~1.5米、長度不限的梯形堆。堆上每隔30~50厘米打一透氣孔,其孔徑為7~10厘米,每側各打2排透氣孔。堆上面蓋薄膜保濕,堆下部留30~50厘米不蓋薄膜。當堆溫升為65℃~70℃時進行翻堆,發酵7~10天,翻堆3次。

    四、裝袋

    白靈菇均采用袋栽。栽培袋由厚0.04~0.06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制成,寬15~17厘米、長35厘米。裝袋前把發酵好的培養料進行調水,使其水分含量保持在60%,pH值保持在7.5~8.5。裝袋時,先把袋口一端扎好,將培養料均勻裝入袋內,每袋裝培養料0.95~1.05公斤。

    五、滅菌

    裝好的

    料袋,高壓滅菌2~3小時,常壓滅菌10~18小時。滅菌后,取出料袋放在接種室或干凈的地方降溫。

    六、接種

    當袋溫降至30℃時,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打開袋口,在無菌操作下從兩端或一端接入菌種,接種量為培養料的10%。

    七、發菌管理

    接過種的菌袋搬入培養室,疊放于床架上。培養室在放入菌袋前噴多菌靈消毒,放入菌袋后,每5~7天噴藥消毒1次。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2℃~27℃,空氣濕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養。發菌10~15天,當兩端的菌絲布滿料面時,進行翻堆。培養35~40天菌絲可發滿袋。

    八、菌袋越夏

    菌袋放入越夏場所后,應定期檢查濕度并進行通風。待秋季氣溫轉涼時,將菌袋移入菇房進行管理。

    平菇

    一、品種選擇

    夏季栽培平菇應選用高溫型品種。常用的品種有紅平菇、側耳5號、鳳尾菇等。

    二、培養料配方

    玉米心81%,麩皮8%,復合肥6%,石膏1%,石灰4%。

    三、裝袋與接種EuE

    栽培袋由厚0.02~0.03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成,寬20~22厘米、長45~50厘米。將發酵好的培養料均勻裝入袋內,邊裝料邊壓實,裝好后扎口。平菇可以用培養料直接接種,也可經高溫滅菌后接種。用培養料直接接種時,邊裝料邊接種。即先將塑料袋一端扎好,放入一層菌種,然后裝培養料,當培養料裝至袋的1/2時,再放一層菌種,繼續裝培養料,培養料裝至距袋口3~4厘米時,撒一層菌種,扎好袋口。為防雜菌感染,培養料最好經高溫滅菌后接種。

    四、培養發菌

    夏季溫度高,菌袋疊放層數宜少,疊3~4層或單層排放。室溫控制在30℃左右。若料溫超過30℃,應加大通風量,同時疏散菌袋散熱。發菌10~15天翻堆。20~25天菌絲長滿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轉入菇房后,噴水使菇房濕度保持在85%~90%。早、晚通風,7~10天可采收第一茬菇。采收1~2茬菇后,將菌筒立放于畦內,排滿畦后,用肥土填平菌筒間的空隙。在菌床周圍培土及上面覆土,澆透水。覆土可有效控制雜菌感染,也能保溫、保濕。覆土后可采收2~3茬菇。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许昌市| 嵊州市| 靖宇县| 云霄县| 龙山县| 六安市| 泊头市| 丰城市| 鄂温| 成武县| 凤翔县| 高邮市| 砚山县| 都昌县| 武汉市| 合江县| 仁布县| 天峻县| 四子王旗| 吉隆县| 府谷县| 措美县| 武强县| 晋州市| 青河县| 贵德县| 贵定县| 陇西县| 长顺县| 浦城县| 洪洞县| 富源县| 上饶县| 兴隆县| 桂阳县| 博野县| 慈利县| 清水县| 五河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