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播種后管理 播種后床面覆蓋薄膜,5天內保持35~40℃溫度,注意遮蔭,防止發菌期間溫度>40℃或<22℃。草菇菌絲封面后揭去薄膜并將溫度控制在32℃左右。播種4~5天后在風靜或微風條件下背風短期換氣,注意保濕。播種后7~8天,培養料中心溫度在30~33℃時,草菇菌絲開始扭結形成小菌蕾,在小菌蕾出現時對環境條件極為敏感,防止陽光照射和溫度的劇烈變化,還要滿足草菇菌絲旺盛發育階段對氧氣的需要。
在出菇期間水分管理十分重要,空氣相對濕度要保持在90%左右,地面要經常澆水、空間經常噴霧;菌蕾形成之前如果發現水分不足可將水噴在覆土上,并保持水溫和料溫一致以免菌絲受傷。當大部分菌蕾生長至花生粒大小時床面開始噴水,噴水后注意菇房通氣,讓菌蕾表面水分散發。
5.病蟲害防治 草菇栽培的生長周期較短,只有20~30天時間,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注意環境衛生,用0.2%多菌靈或0.2%過氧乙酸均勻噴灑于菇房四周和床架;畦地栽培時在進床前半個月用20%氨水潑澆地面,殺菌除蟲。培養料事先在陽光下暴曬殺菌,酸堿度調至pH8以上,抑制雜菌。當培養料呈酸性、含氮量過高、溫度偏低或pH值呈酸性時易發生鬼傘菌。防治方法有調節pH值至中性偏堿,培養料配制時將碳氮比調至40:1~50:1,拌料時含水量調至70%左右。木霉也稱綠霉菌,多數發生在潮濕、通風不良和光線不足的地方,通過選用干凈、經暴曬過的培養料,栽培過程注意通風、防止環境悶濕,選用健壯的適齡菌種,清除木霉污染部分并撒上石灰粉等方法予以防治。此外,還應防止小核菌、疣孢霉、菌螨、菇蠅、蝸牛、田鼠等為害。
6.采收 草菇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播種后5~7天見小菌蕾,10天左右開始采收。 草菇的采收應注意:
(1)草菇生長迅速,容易開傘,應盡量及時采摘,每天早晚各采一次,在菌蛋呈卵圓形,菌膜包緊,菇質堅實時采摘品質最好。
(2)對叢生菇的采摘要在大多數菇適宜采收時整叢采下。
(3)采摘時盡量不使培養料疏松,以免菌絲斷裂,使周圍的幼菇死亡。采收完畢及時整理床面,挑去留在菇床上的死菇,平整好床面,然后均勻噴一次石灰水,補充培養料中的水分,約5天后出現第二茬菇。第一茬菇占總產量的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