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菇發菌期管理
平菇播種后,從萌發到定植,培養料的溫度在短期內升高。菌絲如長時間超過40℃會生長不良甚至悶死。播種后3-4天內,應特別注意通風換氣和溫度調節工作,定時檢查培養料內的溫度變化,溫度高時可稍揭膜換氣,使料溫控制在24-28℃。10天左右留種塊周圍布滿菌絲,整齊地自四周擴展。播種后約30天,菌絲布滿整個培養料,注意保溫保濕和通風換氣。若發現雜菌污染即用注射器注入75%酒精或0.1%高錳酸鉀溶液,封孔處用膠布粘貼。整個發菌期間室溫控制在22-28℃,空氣相對濕度70%,每天通風至少半小時。菌絲布滿培養料后,10天即可形成子實體原基,此后進入子實體形成期。
2、平菇子實體形成期的管理
應創造有利于子實體形成的環境條件,以促進出菇。
①增大晝夜溫差白天溫度宜為22℃,夜間為10℃,晝夜溫差10℃以上,以利菇蕾的形成。
②增加散射光照適當增加室內的散射光照有利于子實體的形成。但要避免直射光。
③增加通風量子實體形成期對二氧化碳敏感。畦栽時要將塑料薄膜用棍支起,以增強換氣能力。袋栽,主要靠調節溫室內的通風量,補充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每天通風2次,每次半小時。
④增大濕度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85-90%,在第一茬菇形成期間,一般不要向營養料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為主要供水措施。子實體菌蓋長至直徑2-3厘米時,可用噴霧器向子實體噴水。